审计委员会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治理探讨——以五粮液公司为例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计委员会是受董事会管理控制的一个下设机构,该制度安排是通过监督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以及和两者沟通来审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达到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制约管理层自利行为以及保证管理层按照约定履行受托责任的目的。自审计委员会制度设立以来,这一制度安排在国外上市公司中已经经过了数十年的应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成为了强化公司治理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机制。我国正式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是在200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这是我国第一个内容涉及该项制度的官方文件。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审计委员会这一制度安排在我国也处于不断完善和规范的状态。但是由于引进时间较短,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因此该制度强化公司治理及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未能有效地发挥。  本文以五粮液公司为例,探讨了该公司审计委员会在信息披露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五粮液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着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方面的问题,该事项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审计委员会在信息披露治理方面存在功能缺陷的重视。因为,在其他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中,这些问题同样存在,所以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五粮液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事项主要有三项:未按照规定披露违规证券投资行为和金额巨大的保证金损失,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以及以往年度录入的数据存在重大差错。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从审计委员会对信息披露治理应承担的责任来看,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未能有效履行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二是未能有效制约管理层的自利行为;三是未能有效履行选聘及监督外部审计师职责;四是未能有效履行审核公司财务信息及其披露的职责。  导致五粮液公司审计委员会未能有效履行职责的原因来自四个方面。首先,审计委员会这一制度安排未得到五粮液公司足够的重视。虽然,公司在设立之初就制订并披露了《审计委员会实施细则》,但是该文件的内容与其他上市公司披露的内容趋同。并且,五粮液公司未在公司章程中明文规定审计委员会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公司对该制度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还表现在审计委员会工作的开展未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第二,公司的治理结构抑制了审计委员会功能的发挥。五粮液公司存在“一股独大”现象,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剥夺效应”明显,而且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交叉任职比例大,使得受董事会管理的审计委员会无法有效制约管理层的自利行为。第三,审计委员会缺乏监督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特质。这主要是由于审计委员会规模有限,成员的胜任能力存在缺陷以及成员的选聘由控股股东指定。最后,审计委员会无法独立地选聘和监督注册会计师。这主要是因为董事会和管理层成员的高度重合,导致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的选聘施加了干预。同时,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勤勉程度较低和外部审计师相对于公司管理层缺乏独立性也是导致审计委员会未能有效履行对外部审计师的职责的原因。  针对五粮液公司审计委员会在会计信息披露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加强公司对审计委员会的重视。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审计委员会的权责,并为审计委员会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第二,调整五粮液公司的治理结构,使审计委员会的职能能够正常发挥。这可以通过适当降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以及减少董事会与管理层的交叉任职来实现。第三,提升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效用。公司应当适当增加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人数,吸纳专业背景多元化的人才。其次,通过培训和考核机制及时更新成员的知识体系,提高委员会成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此外,改变成员的选聘程序,增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第四,审计委员会选聘和监督外部审计师的权利应被明确。审计委员会应被赋予独立选聘外部审计师、决定审计费用和评价审计报告质量的权利。由于五粮液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勤勉程度较低,应从公司规定和薪酬激励方面着手,增加会议频率,加强成员间的沟通。外部审计师也应通过向审计委员会定期和不定期报告履职情况来减少管理层对其独立性带来的消极影响。
其他文献
房地产市场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其特点是从投入到建设再到销售这一过程较为慢长,且要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开发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行业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地位也越来越
邮轮旅游是世界三大顶级旅游产品之一,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美地区。近年来,国际邮轮旅游市场呈现出东移趋势,作为高端消费群体,邮轮旅游者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旅游经营者的关
目的:对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患者74例,并将上述患者采用盲
在我国资本市场成立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证券交易仅限于证券现货交易,证券融资融券交易被视为禁区。这主要是因为证券融资融券交易规则更为复杂,具有财务杠杆和做空机制
在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以及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我国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跨国并购活动。但是与振奋人心的高额并购案相比,大多数的跨国并购成功率却不高,很难达到当初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