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下师生关系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的演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前,随着深度学习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走进了人类生活,其中,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教育现实矛盾,也重构了教育的发展样态。因此,作为教育活动主体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转变,必须重新分析并定位二者关系以应对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挑战。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师生关系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在口语媒介时期,师生之间呈现亲密、平等的特点,这是师生关系的最初样态。后来,文字印刷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加之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师生关系开始变得等级化、权威化。技术发展到视听技术媒体时期,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瞬间增加,教师的权威开始弱化,学生学习可以自主完成。到了网络时代,网络打破教与学时空限制,师生关系向合作型、平等型回归。但是我们发现无论师生关系怎样随着技术变化而变化,师生关系本质不会变,即人际互动是核心,非教学关系稳定;教师的育人角色始终如一;师生的合作关系不变,教学相长贯穿始终。将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时代背景是因为与之前的技术相比,以人工智能技术为背景的时代具有显著的特点即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体智能等。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师生关系发生了如下转变:从教学关系看,教师与机器协同工作,师生结成智慧学伴关系,并且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转变为服务型教师;从伦理关系看,学习环境智能化,师生交往虚拟化;从个人关系看,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对教师的依赖降低;从情感关系看,AI辅助教学工作,师生的情感关系被重新定义。当然人工智能时代下师生关系也不免遭遇一些困境:(1)对教学关系的挑战:人机合作加深,师生丧失主体性(2)对伦理关系的挑战:虚拟教师出现,淡化传统的“尊师爱生”观念(3)对情感关系的挑战:新权威的出现导致师生矛盾尖锐(4)对个人关系的挑战:个性精准教学使师生关系走向极端。对此构建了人工智能时代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现路径,包括(1)师生明确自身定位,平衡与人工智能的关系(2)追求向善的技术伦理,树立科学的技术价值观(3)追求更高层次的师生情感交互(4)关注师生主体性,构建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5)创生人工智能的教育命意,师生关系回归本真。
其他文献
帝陵是帝王崩逝后埋葬之所,陵祭是后世子孙对已故帝王陵寝的祭拜。在帝制时代,陵寝祭祀是国家祭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与政治内涵。明代一改元朝“不封不树”的陵寝建置与祭祀制度,在继承唐宋祭祀礼制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陵祭仪制。在以往研究中对明代帝后陵祭祀的系统性研究尚有不足之处,本文全面梳理明代陵祭的情况,并探讨明代帝后陵祭祀反映出的政治寓意与文化内涵。第一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简单梳理明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发展水平的快速进步,基础教育逐渐走向信息化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也成为评价教师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提出,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该研究基于TPACK概念框架,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视频作为样本,视频分析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利用视频分析法探索真实教学情境中小学语文课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时代的希望。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愈见堪忧,儿童的素质健康发展研究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得最早,灵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为中枢神经系统,因此根据人体系统发育,灵敏素质作为综合性素质发育最早,具有为其他身体素质和人体系统发展奠定基础的作用。7-12岁为人体一般灵敏性发展敏感期,找到适宜此成长阶段的体育干预训练,能够最大程度的发展儿童的灵敏
不同的社会产生不同的时间观念。随着媒介由工具性存在转化为共生性存在,媒介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扩散,人们的时间体验和时间意识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将目光投向新媒介时代人类的时间体验,以时间秩序为核心,使用生活体验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在媒介化社会下个体存在与时间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钟表时间刻度规则的基础上,新媒介时代的媒介时间建立了一种兼具钟表定时和媒介使用的时间秩序,对大众的日常生活和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现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目的地居民也逐渐成为最近几年旅游学界的研究热点。河南省郑州市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坐拥丰富的文物古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进一步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更好地开展旅游业,郑州市政府部门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决定对荥泽古城进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方面的规划建设,而建设过程中的征地拆迁改建,将促使居民离开原居住地迁往他处。在这个过程中,荥泽
父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权利与义务的总和。父子关系在整个家庭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维护家庭和谐和稳定统治的重要工具。在中国古代法律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父子关系的规范更是直接被纳入到法律体系中。由于诸多方面的差异,秦汉时期的律令将父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父子关系与拟制血亲的父子关系。本文以秦汉时期的父子关系为研究对象,将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相结合,探讨几种父子关系的相关问题。全文的章节安排及主要内
区域城镇化水平与城市韧性耦合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助力增强城市韧性,城市韧性的提升又可积极有效应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事件,为城镇化提供良好发展环境。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凭借资源优势、政策扶持等,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一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国家“T型”发展战略等提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相对下滑。自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肥胖、心血管疾病与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居民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如何有效提升市民身体素质、促进市民进行户外运动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相对于政府出台的指导性意见与媒体的宣传引导而言,发挥城市建成环境对户外运动的吸引作用,更能提升市民户外运动意愿,进而提高城市居民的身体素质与健康城市的打造。已有研究证明了城市外部环境对户外运动行为的影响,但不同气候条件
《希腊纪行》作为古希腊游记体裁的唯一现存孤本,记录了波桑尼亚斯于公元二世纪在希腊世界的旅行活动,因其庞大的信息量和独特的视角而被后人誉为“文化地理名著”,很多学者将其视为研究古代希腊世界的重要史料。现有的研究多关注《希腊纪行》译本、译本评注、历史事件、神话故事等内容,而关于波桑尼亚斯旅行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且论述较浅。本文拟从旅游学视角出发,探究公元二世纪希腊旅行的背景和条件,考察波桑尼亚斯朝圣旅行
家训是一个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治家从业的教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观,它以家范、家规、家诫、家书等多种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形成已久,周初的王室家训开创了家训的先河,秦汉时期家训数量较之前代有所增多,名家名训的教育对象已然扩大,影响范围愈来愈广,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魏晋南北朝的《颜氏家训》将中国古代家训的发展推向了高潮,隋唐家训异彩纷呈,中国古代家训文化至宋元时期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