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赛体制不是一成不变的,竞赛体制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而发生变革,竞赛体制的变革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比赛的杠杆作用,系统的、有层次的竞赛的设置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及运动项目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年龄组游泳比赛是体现我国业余游泳训练水平的平台,科学、合理的赛制安排有利于促进业余游泳运动的良性发展。
为了更好普及业余游泳训练,提高少儿游泳比赛的普及率,促进年龄组游泳竞赛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使更多的优秀的游泳后备人才通过这个平台使训练水平和比赛能力展现出来,使业余游泳训练真正起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三十年代至今我国涉及少年儿童游泳比赛的情况为研究对象,对少年儿童游泳比赛的赛制安排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等方面内容得出以下结论:
(1)三四十年代至今,少年儿童游泳比赛的赛事逐渐增多,比赛类型越来越丰富多彩。竞赛的设置从最初与成人组共同并入同一比赛,逐渐演变为专门针对少年儿童举办的比赛。少年儿童游泳比赛的年龄分组逐渐细化。
(2)1990年至今,以少年儿童年龄组游泳锦标赛为例,体现出年龄组游泳比赛的项目设置的调整较大。同时,年龄组游泳比赛的竞赛规程的有两个变化趋势,一是放宽,二是限制。放宽参加单位的性质、参加单位、人数的限制,参加的项目数量;进一步限制年龄组划分的规定、严格审查运动员参赛资格,明确规定一些容易起分歧、争端的情况。
(3)年龄组游泳比赛发挥了杠杆作用,对业余游泳训练,包括对教练员训练手段、训练内容有较大的影响。比赛检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年龄组比赛中的全能项目可以较为全面的检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各项机能水平。
(4)年龄组游泳比赛赛制的安排关系到游泳后备人才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如比赛分区的扩大以及比赛次数的增多使更多的儿童有机会参加比赛,有利于更多优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5)赛制安排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参赛群体的积极性。应该突出教练员在竞赛中的地位和作用,实施对基层教练员的全面考核和量化措施,提高教练员对训练的积极性。同时丰富奖项的设置,明确、严格规定奖励的标准,提高运动员训练和参赛的积极性。
(6)年龄组游泳比赛赛制安排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包括赛制安排自身存在的问题,另外,也包括制约赛制良性发展的,在比赛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