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协议诉讼法律问题探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5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5月1日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首次明确以法律形式将行政协议纳入到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这是对1989年行政诉讼法的重大修改,但是以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为中心的行政诉讼制度无法适应2015年开始实施的新《行政诉讼法》中将行政协议案件纳入行政诉讼的修订。行政协议不同于一般的民事合同,具有“行政性”和“协议性”双重属性,如何协调和构建行政协议案件的诉讼制度对于落实立法修订和司法解释精神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立足本次立法修订和司法解释精神,结合司法实务部门的做法,本文拟对行政协议的概念、受案范围、当事人适格、法律适用、判决方式等法律问题进行探究,以期寻找到符合我国行政协议在当前理论和实践都能接受的诉讼制度构建路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在引言对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后,探讨了行政协议的法律属性、行政协议与民商事合同的区别,以及将行政诉讼审理行政协议争议的比较优势。随后提出行政协议类行政案件诉讼在如“受案范围”,当事人适格性,法律适用和案件判决的方式等方面的法律问题。第二,开始对行政协议案件受案范围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新法修订及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结合最高院司法实践中民事法官与行政法官的甄别标准,以及背后原因分析,提出引入比例原则,尊重既有的法定受案范围规定和明确“负面清单”范围的做法来完善行政协议的受案范围。第三,对行政协议案件诉讼当事人适格性进行分析,在对行政协议案件的原告主体资格和行政诉讼第三人原告资格的标准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和被告主体资格,着重讨论了行政协议主体不适格对协议效力的影响,并提出了通过主体转换破解资格缺陷。第四,探讨行政协议案件诉讼的法律适用问题,结合新《行政诉讼法》规定和《适用解释》分析了法律适用范围,并对单方变更解除行政协议案件和行政协议被违反情形下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行政协议案件法律漏洞的填补方法和建议。最后,对行政协议案件诉讼判决的进行分析,在研究了行政协议案件判决方式存在涵括性不足、判决方式和法律适用存在差异后,对背后的理论和实务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关于行政协议案件判决方式的适用规则和构建关于行政协议案件判决方式体系的基本路径。
其他文献
初中《道德与法治》强调在课堂中引入多种教学活动,增强课堂活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和情感的体验升华。模拟法庭教学活动,以其参与度广、体验感强、活力性高等特点满足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发展需求,通过模拟法庭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把理论知识渗透于现实行为,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达到基础知识与能力素养同步提升。本文在研究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三种方法,紧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和需求,
曹彦约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其诗内容丰富,文章通过对曹彦约生平的梳理以及对其现存的342首诗进行研究分析,力求系统全面的展现曹彦约的生平及诗歌创作艺术。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曹彦约的生平交游与思想、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三个方面对曹彦约及其诗歌作品进行研究。第一章梳理曹彦约的仕宦经历、家世、主要作品、交游情况和思想特征。曹彦约生活于南宋中后期,于淳熙八年登进士及第,从此踏入官途。曹彦约在宋理宗时,出
农产品市场是反应农产品供需信息与价格波动的晴雨表,是引导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信号灯,农产品市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有助于为地区农业产业选择提供思路,反过来,农业产业发展助推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由于地区间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有所不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也存在差异。因此,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大背景下,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已经兴起
教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每一个中国人实现对新时代美好生活追求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让党中央、国务院牵挂在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近些年调研过程中,多次到职业院校考察,表达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与更远大的期盼。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他强调:“要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和大国工匠,因此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了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和新教材的实施,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利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新的内容注入到课程教学中,以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现实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对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逐渐从精英的专利工具转变为普通民众皆可使用的大众文化的承载工具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文学开始走进互联以来,网络文学这一新的文学形态便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1988年台湾写手蔡智恒(笔名“痞子蔡”)以其校园青春类型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在互联网上一举成名,这部互联网连载小说上线后迅速引起了海峡两岸的广泛关注,甚至引起了学界的注意。中国网络文学自产生以来一直呈现向
随着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于2018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许多新老栏目的教学策略需要更新或者从无到有地加以设计。教材每框题末尾处的“拓展空间”栏目是教材中的主要栏目之一,是教材中的亮点所在和创新之处。它将教学内容活动化和生活化,注重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探究乐趣和实践动力,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打通了课内课外渠道,有利于促进将正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
海底节点式油气勘探技术(Ocean Bottom Node,OBN)是现阶段国内外最有效的深海海底油气勘探技术方法。然而,现有的OBN产品自身无运动能力,难以满足实际地震勘探应用的大规模组网布放需要。在此背景下,通过将OBN技术和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一种底栖式AUV的概念,其继承了OBN采集信号质量好等优点,同时又融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原则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既有丰富和完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理论意义,又有着响应国家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现实意义。虽然,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开展和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原则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逐渐受到学校和教育者的重视,并且有了实践中的尝试,
《道德与法治》课(八上)的教材是培育八年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落实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理论载体。《道德与法治》课(八上)的教材体系内容如何转化为教学体系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和内化教材中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关系着学生的“拔节孕穗”。然而,教材体系是相对静止的,教学体系是灵活多变的,每个教师对教材体系的理解程度、对学生具体实际的把握能力不尽相同,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