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焦虑的测量、类型及其与中小学生学业倦怠的关系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21年“双减”政策的实施和推进,学生的学业负担有所减轻,父母的教育焦虑有所缓解,但父母的教育焦虑总体还比较严重,甚至衍生出新的教育焦虑内容。父母的教育焦虑不仅损害父母的身心健康,而且这种消极影响会产生“代际效应”,影响孩子的学习、人际关系以及情绪等,危及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本研究目的有三个:(1)“双减”背景下,父母可能衍生出新的教育焦虑内容,因此第一个目的是编制高信效度的父母教育焦虑问卷,为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估新形势下父母的教育焦虑提供测量工具。(2)“双减”背景下,父母教育焦虑水平有很大的异质性,因此第二个目的是采用个体为中心的方法探索“双减”背景下父母教育焦虑的特点和群体类型,为父母教育焦虑干预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提供实证支持。(3)中小学生学业倦怠现象普遍,那么学生学业倦怠与父母的教育焦虑是否有关?第三个目的旨在探讨父母教育焦虑的“代际效应”,即父母的教育焦虑是否影响孩子的学业倦怠,以及学业情绪在其中的作用。研究一:分为初测和正式施测,初测对象是454名中小学生父母、正式施测对象是474名中小学父母。结果表明:父母教育焦虑分为机会和竞争焦虑、学习焦虑、健康安全焦虑、网络接触焦虑和教养效能焦虑五个维度;区分度分析中所有项目均显著;信度分析中,总量表及其分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在0.807到0.953之间;结构效度分析中,量表五因素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x2/df=2.88,RMSEA=0.064,CFI=0.941,TLI=0.933,SRMR=0.043;量表与校标的关联效度均在0.210-0.544之间;测量等值性检验结果表明父母教育焦虑量表在不同的性别、户籍地中有较好的跨群体稳定性。研究二:采用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laysis)对474名中小学生父母的教育焦虑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父母教育焦虑状况,可以将父母分为五种不同潜在群体类型:整体高焦虑组(13.5%)、整体中-高焦虑组(26.7%)、整体中焦虑组(31.8%)、低网络焦虑组(11.3%)和低学习焦虑组(16.7%);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母教育焦虑群体分布类型受性别影响显著,母亲的教育焦虑较高。研究三:采用亲子配对的方法,调查了680对中小学生与其父母的配对组,其中调查了学生的学业倦怠和学业情绪和父母的教育焦虑。结果表明:父母的教育焦虑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业倦怠;学生学业情绪(积极、消极)做为中介变量,在父母教育焦虑与学生学业倦怠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模型的跨群组检验表明,中介模型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学段(小学VS初中)差异显著,小学生组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初中生组。综合以上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编制的《父母教育焦虑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调查“双减”背景下父母的教育焦虑状况。(2)父母教育焦虑有较高的异质性,可以将父母分为整体高焦虑组、整体中-高焦虑组、整体中焦虑组、低网络焦虑组、低学习焦虑组五种群体类型,其中整体中焦虑组的父母占比最高。(3)父母教育焦虑有代际传递效应,父母教育焦虑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倦怠,学业情绪(积极学业情绪、消极学业情绪)在父母教育焦虑与学生学业倦怠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该研究结果启示我们:应重视中小学生父母教育焦虑问题,降低父母教育焦虑,及时调节学生学业情绪,以减少学业倦怠现象。
其他文献
面部表情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识别他人面部表情的真实性有助于人们在交往中做出恰当的反应,利用他人表情信息保护自己,避免情感陷阱,对小学儿童尤其重要,目前小学低年级儿童是否具有识别面部表情真实性的能力存在争议,识别能力在小学期间如何发展也并不明确。对他人的表情进行真实性识别后,人们会根据识别结果推测对方的行为意图及性格特质,调整自己的行为反应。已有研究发现表情真实性会影响人们在不同情况下
学位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是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学习投入高低是衡量高质量教育教学的重要指标。近来有研究发现,我国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不容乐观,而且高中生面临着学业难度加大和高考的双重压力,更需要高水平的学习投入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占优势。因此考察高中生学习投入及其影响因子,对于提升高中生学习水平,促进高质量教育教学发展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显示,成长型思维、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努力信念与学习投入密切相关。而对
学位
积极效应指的是相对于青年人来说,老年人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更加偏好积极刺激而非消极刺激。积极效应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充分验证,通过对积极刺激的优先加工,老年人可以获得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主观报告的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等指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是在记忆和注意等认知心理学领域,其结果并不相一致,有很多因素调节着积极效应的出现。目前有学者开始探究注意阶段对积极效应的调节作用,但是尚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将
学位
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交流与通讯,增强了社交联系和幸福感,但过度的社交媒体使用则可能导致明显的负面心理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考虑到这种过度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危害,且逐渐将其看做是一种成瘾性行为。已有研究对行为成瘾的探讨多集中在与物质成瘾对立的突出特征如注意偏向,然而目前关于社交媒体成瘾注意偏向的研究呈现不一致的结果。本研究对此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期验证社交媒体成瘾是否保持与物质
学位
协作记忆是小组成员共同对其记忆内容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一种记忆加工的过程。学习程度判断是指个体对当前已经学习过的项目在随后的回忆测试中成绩的预测性判断。以往研究发现,协作记忆中存在稳定的协作抑制效应和协作后促进效应;在个体记忆的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学习者在做出学习程度判断时,会高估自己的回忆成绩。对于协作记忆中学习程度判断发展特点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本研究旨在将协作记忆和学习程度判断相结合,探讨
学位
情绪预测偏差是指个体对未来事件发生时情绪感受的预测和实际情绪体验之间的分离现象。情绪预测偏差有两种表现形式:高估是指个体对未来事件预测的情绪感受高于实际体验到的情绪感受;低估是指个体对未来事件预测的情绪感受低于实际体验到的情绪感受。以往研究发现成功几率会影响个体的情绪预测偏差,但较少有研究探讨客观成功几率及主观成功几率对个体情绪预测偏差的影响。此外,情绪预测偏差的成因需要从人格角度进行探讨。耐挫心
学位
酸葡萄效应是指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无法实现时,会改变对目标的态度,出现贬低目标的现象。酸葡萄效应的表现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在认知上,个体会降低对目标的评价;在情绪上,个体会降低目标的情绪价值;在行为倾向上,个体会降低继续努力的动机强度。目前关于酸葡萄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人格与情境两大类。以往研究主要探讨单一因素对酸葡萄效应的影响,较少有研究考察人格与情境对酸葡萄效应的共同影响。根据应对方式的特质理论,
学位
成就目标定向是影响学生学业发展和个人成就的重要因素。成就目标定向不仅影响中学生当前学业阶段的学业表现,对其未来在大学阶段的学业发展也会产生影响。中学阶段是个体进行科学课程学习的关键期,建立良好的科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失败心态有助于个体取得学习成就。努力坚持性是坚毅品质的重要维度之一,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对成就目标定向形成起关键作用。自我效能感和失败心态对成就目标定向的形成起到促进还是阻碍作用?不同性别和
学位
考试是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各种选拔方式当中最为公平的一种。近年来,社会竞争压力与日俱增,人才选拔标准不断提高,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他们必须付出较高程度的学习努力。以往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考试焦虑状况,基于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大学生考试焦虑。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大学生《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家庭亲密度
学位
言语的流畅性是日常生活和沟通的基础,口吃是指虽然知道自己想说的确切言语,但因为不随意的音节重复、拖长或停顿而不能及时说出的一种现象。发展性口吃是指于儿童早期发病,并且持续到成年期仍未恢复正常的一种口吃类型。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发展性口吃中持续至成年还未恢复正常的口吃者。大多数言语产生模型通常认为单词产生所涉及的主要加工阶段包括:概念化阶段,语义和句法编码,音韵编码和语音编码。大量研究就口吃的发生机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