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额盆地上古生界构造格架及区域演化特征分析——以居延海坳陷为例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nisru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位于内蒙古自冶区西部,地处阿拉善高原,盆地四周环山,上古生界生烃条件优越,但是由于受到自然地理、研究范围的限制,该区工作程度相对比较低,以往物探工作的部署与实施主要是针对中生界,将上古生界作为前中生界基底处理,基本未做进一步的研究,钻遇上古生界的探井数量很少,没有钻穿上古生界的探井,老的地震资料没有反映上古生界的信息。针对上古生代盆地的地层和构造格架及区域演化等诸多问题更是研究甚少。因此,对该区重要大断裂进行分析,研究典型凹陷剖面结构,石炭一二叠系地震响应特征,将深化对其凹陷结构、演化特征等方面的认识,有助于揭示银根一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纪原型盆地的性质和区域构造的演化特征,使其在油气勘探上获得突破,进一步分析区内油气地质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最新二维地震剖面、钻井资料为基础,对银根一额济纳旗盆地构造格架总体特征、构造样式、基底结构特征、主要断裂发育特征、典型凹陷剖面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
  利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联合对银额盆地主要目的层进行了确定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在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的基础上,结合工区地质构造特征,完成五个地震地质层位的追踪解释工作,初步査明研究区主要地层单元分布与埋深。
  通过对工区二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研究石炭一二叠系地层分布和埋深(时间域),发现在地震剖面上石炭一二叠系地层表现为地震反射同向轴具有相对低频,厚层中振幅中一强连续的地震反射特征,连续性变化大的特征。顶、底界面均为大型不整合面,其内部多见岩浆岩反射(振幅突变、地层产状非正常、"气烟囱"反射等),通常顶界面之上的地层为成层性较好的地层,之下地层以火山岩为主,具有杂乱反射的基底特征。凹陷处的反射特征与隆起处反射特征不尽相同。
  通过对该区各类典型凹陷结构样式的研究,发现研究区发育单断型和双断型凹陷,单断型可进一步划分为单断断阶式、单断断槽式和单断断超式。双断型主要为双断地堑式。
  研究区石炭一二叠系残余厚度大,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的路井凹陷、散根达来凸起、天草凹陷、居东凹陷、建国营凹陷,且北部的凹陷沉积厚度较厚,南部凹陷沉积厚度较薄,且在银额盆地中部的乌家井凸起和保格达凸起也见到可能石炭一二叠系信息,推测由于盆地北部隆升时期较早较长,导致北部石炭一二叠系地层剥蚀厚度大。隆起处埋深较浅的乌家井凸起及保格达凸起处的地层残余厚度大,是区内石炭一二叠系最为有利的勘探区域。
  研究区以恩格乌苏断裂为界,研究区西部、北部地区发育了太古、古元古界及其古生界地层,其中上古生界地层发育齐全,为下古生界沉积褶皱基底。研究区东部、南部地区发育有太古、古元古界和上石炭统地层,缺失了下古生界及晚古生代泥盆系和下石炭统的地层,为前寒武系结晶基底或沉积变质基底。
  研究区断裂构造分为四个级别,为一级断裂系统、二级断裂系统、三级断裂系统、四级断裂系统。一级断裂系统主要控制早、晚古生代的原碰地格局。二级断裂系统主要控制古生代盆地的坳陷和隆起分布或中新生代盆地格局。三级断裂系統主要控制中新生代盆地格局或其中的坳陷和隆起分布。四级断裂系统主要控制中新生代凹陷和凸起分布。
  结合前人研究资料以及此次的地震剖面综合解释研究,将研究区石炭纪及其之后的构造演化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石炭纪一二叠纪陆内裂谷、裂陷构造演化阶段②晚二叠世构造运动形成隆坳相间格局③三叠纪主要为挤压隆升构造阶段④侏罗纪一白垩纪陆内小型断陷盆地构造演化阶段⑤晚白垩世末期构造运动,形成大型逆冲推覆⑥古近纪一新近纪盆地分割与局部断陷阶段。
  
其他文献
基于资源、科考、航线和军事价值,使得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凸显。极区导航技术则是保证极区运载工具导航定位以及极区安全可靠活动的一个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导航设备必须具备全球导航能力。而现在研制的惯性导航设备大多数仅适用于中低纬度区域,不适用于包含极区在内的高纬度区域。对于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由于极区经线快速收敛,且最终汇聚一点,使得经典指北惯导力学
目标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是阵列信号处理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导航、雷达、声纳、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射电天文等方面。然而,在离散网格失配、非高斯噪声以及存在阵列误差等条件下,常规的DOA估计算法性能会大大下降甚至失效。离散网格失配会导致真实的目标DOA不包含在划分的空间角度离散点上;非高斯噪声导致信号子空间产生结构未知的扭曲;阵列校准误差导
随着陆地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的逐年减少,海洋所蕴含的丰富能源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利益竞争的焦点。然而,我国深海平台在恶劣海况下进行作业时,平台的安全性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导致我国的深海开发能力受到严重制约。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ioading,FPSO)是目前深海油气开发的主流平台。因此,本课题以深海FPSO为研究对象,针对FPSO的浮
离散时滞系统由于其深刻的实际背景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正常离散系统和连续时滞系统的有关结构相继成功地推广到了离散时滞系统.该论文针对当前时滞系统理论的研究现状,在深入研究离散时滞性质和正常系统鲁棒控制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离散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理论;同时考虑在采样周期趋于零时,Delta算子离散模型趋近于相应的连续系统的性质,研究了Delta算子描述的不确定离散系统的鲁棒控制问题,使得连
学位
本文的研究源于对2006年“90/70”政策的思考。研究表明,我国家庭住宅的宜居面积应该为90m2左右,同时对二居室住宅仍有一定数量的需求。但是目前北方地区市场上90 m2以下的住宅三居室偏少,这样势必会造成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  本文首先对北京90 m2三居室住宅的发展和现状进行研究。从历史上看,90 m2三居室住宅在两个时间段出现过,其发展的趋势是由“适用型”转向“适宜型”。新的家用电器、家具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氧含量少,使人类活动受到极大限制,所以制氧技术的发展尤为重要。变压吸附技术,具有小型化、快速制氧、易于携带等特性,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吸附剂是变压吸附的核心,优良的吸附剂能快速分离空气制取氧气。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通过配位阳离子改变分子筛内电场及分子筛孔结构其分子筛具有较强的选择吸附性。  本文以配位阳离子改性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实验工
在世界油气田分布中碳酸盐岩储集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碳酸盐岩储集层构成的油气田常常产量大、产量高,容易形成大型油气田,世界许多大型油气田都发育在碳酸盐岩储层中,根据前人的统计,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发现的油气储量己接近全球总储量的一半,油气产量则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目前世界上所确认的七口日产量达到10000吨以上的油井,都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在国内,也发现了大中型气田,如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藏、四
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是近年来在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改造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新技术。该项技术通过邻井中的检波器来监测压裂过程中诱发的微地震波,描述水力压裂裂缝的几何形状和空间展布特征及裂缝的生长过程。微地震裂缝监测是开发地震的一个分支。它用的不是专门人工震源产生的地震波,而是利用油气开采,注水、注气、热驱或水力压裂引起地下应力场变化,导致岩层裂缝或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对它们进行记录、处理和解释,可对油气田开发
吸水剖面测井主要有涡轮流量测井、电磁流量测井、同位素示踪测井、脉冲中子氧活化测并等方法。其中,涡轮流量测井和电磁流量测井只适应笼统注水井,不能用于复杂管柱注水剖面测井。同位素示踪测井可用于复杂管柱注水剖面测井,但受放射性沾污和“大孔道”影响严重。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能克服上述吸水剖面测井的局限性,但测井成本高、测井工艺复杂。长庆油田生产层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特点,层间差异大,多采用分层配注方法注水,管柱
新场气田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以北约20km。新场气田的区域构造位置处于川西坳陷中段绵竹一盐亭北东东向大型隆起带中部,其南、北分别为彭县向斜和梓潼向斜。新场构造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坳陷中段孝泉~新场一青岗嘴喜马拉雅期隆起带,属孝泉构造向NEE方向延展的平缓鼻状隆起。它的东面有丰谷、新盛场等背斜,西部是鸭子河、孝泉等背斜,南面是成都凹陷,北面是梓潼凹陷。根据研究成果以及开发过程中所遇问题表明,新场地区上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