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Js21、3气层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ethe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场气田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以北约20km。新场气田的区域构造位置处于川西坳陷中段绵竹一盐亭北东东向大型隆起带中部,其南、北分别为彭县向斜和梓潼向斜。新场构造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坳陷中段孝泉~新场一青岗嘴喜马拉雅期隆起带,属孝泉构造向NEE方向延展的平缓鼻状隆起。它的东面有丰谷、新盛场等背斜,西部是鸭子河、孝泉等背斜,南面是成都凹陷,北面是梓潼凹陷。根据研究成果以及开发过程中所遇问题表明,新场地区上沙溪庙组组气藏JS21和JS23气层纵向上由2-3个砂体叠置组成,岩心平均孔隙度为8.99%~9.64%,岩心平均渗透率只有0.113~0.136×10-3μm2,有效渗透率在0.015×10弓岬2左右,属于典型的致密气藏。两个气层面临储量动用程度低、采出程度仅13.75%。气藏稳产形势严峻。造成这个现状,除了致密砂岩气藏本身所特有的低孔渗、低丰度以及圈闭成因复杂等原因,有关工区沉积微相、储层描述及致密气藏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研究相对不足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因此,系统分析沉积微相及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对工区致密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硕士论文在充分收集地震、钻井、测井、录井、地化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区沉积背景和沉积环境特点,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工区目的层位进行了沉积微相的预测研究,并总结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气藏Js21和Js23气层三角洲体系的精细沉积相模式。
  此次研究过程中共观察岩心11口井,用过分析常规物性、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分析结果,认为该区储层岩石主要为细一中粒岩屑长石砂岩和中一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具有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较高的特点。
  通过观察岩心、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分析等手段,在计算砂岩厚度、砂地比、重矿物特征以及古流向分析分基础上,结合典型单井相分析、沉积微相剖面对比以及平面图的分析和测井相、地震相研究,综合分析了物源的变迁和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
  对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气藏JS21和JS23气层沉积微相的研究结果表明:川西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总体上属干旱气候弱氧化条件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在上沙溪庙组时期研究区内主要发育有两个物源,其中主物源区是北部的米苍山,西部古龙门山虽然也向盆内提供了物源,但是不多,属于次要物源。研究区内上沙溪庙组JS21和JS23气层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相,发育的微相有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水下分流间湾和水下越岸砂等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河口坝微相为主是砂体发育的主要相带。在很多情况下研究区内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和河口坝沉积叠置的复合体,这主要是在三角洲形成过程中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向湖盆推进并不断迁移,在上沙溪庙组早期形成的河口坝受到后期水下分流河道不完全冲刷侵蚀而形成“坝上河”这种独特的现象。
  上沙溪庙组沉积早一中期,湖岸线不在研究区内,研究区受北缘米仓山一大巴山一带逆冲推覆活动影响,川西坳陷内原有的潮盆范围逐渐缩小,水体变浅,砂体快速沉积。末期主河道向右迁移,水动力逐渐增强,沉积物以粗粒沉积为主,整个河流体系向湖盆方向移动。该时期四川盆地地势变化的总趋势是北东高、南西低,古流水总体具有近南北向的特点,但在研究区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多物源的供给使得研究区内不同区域发育的厚度不一致,总体表现为向湖盆强烈推进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由于该时期湖盆面积较小,水体较浅,基底发育较为稳定,未发现对构造具有控制性的断裂,三角洲快速推进,形成垂向序列发育不完整、分布范围广的浅水型三角洲。
其他文献
随着海上作业任务越来越复杂,多艘动力定位(Dynamic Positioning,简称为DP)船协同作业日益成为一种常见的作业模式,协同作业船舶之间的碰撞会为安全作业带来隐患,因此研究协调作业中的避碰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一般的避碰问题不同,在协同作业避碰问题中,考虑避碰目标的同时要兼顾其它控制目标,这就使得协调避碰变得更加复杂。另外,船舶之间的水动力干扰、通讯形式、避碰区域形状等因素也会对避
基于资源、科考、航线和军事价值,使得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凸显。极区导航技术则是保证极区运载工具导航定位以及极区安全可靠活动的一个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导航设备必须具备全球导航能力。而现在研制的惯性导航设备大多数仅适用于中低纬度区域,不适用于包含极区在内的高纬度区域。对于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由于极区经线快速收敛,且最终汇聚一点,使得经典指北惯导力学
目标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是阵列信号处理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导航、雷达、声纳、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射电天文等方面。然而,在离散网格失配、非高斯噪声以及存在阵列误差等条件下,常规的DOA估计算法性能会大大下降甚至失效。离散网格失配会导致真实的目标DOA不包含在划分的空间角度离散点上;非高斯噪声导致信号子空间产生结构未知的扭曲;阵列校准误差导
随着陆地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的逐年减少,海洋所蕴含的丰富能源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利益竞争的焦点。然而,我国深海平台在恶劣海况下进行作业时,平台的安全性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导致我国的深海开发能力受到严重制约。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ioading,FPSO)是目前深海油气开发的主流平台。因此,本课题以深海FPSO为研究对象,针对FPSO的浮
离散时滞系统由于其深刻的实际背景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正常离散系统和连续时滞系统的有关结构相继成功地推广到了离散时滞系统.该论文针对当前时滞系统理论的研究现状,在深入研究离散时滞性质和正常系统鲁棒控制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离散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理论;同时考虑在采样周期趋于零时,Delta算子离散模型趋近于相应的连续系统的性质,研究了Delta算子描述的不确定离散系统的鲁棒控制问题,使得连
学位
本文的研究源于对2006年“90/70”政策的思考。研究表明,我国家庭住宅的宜居面积应该为90m2左右,同时对二居室住宅仍有一定数量的需求。但是目前北方地区市场上90 m2以下的住宅三居室偏少,这样势必会造成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  本文首先对北京90 m2三居室住宅的发展和现状进行研究。从历史上看,90 m2三居室住宅在两个时间段出现过,其发展的趋势是由“适用型”转向“适宜型”。新的家用电器、家具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氧含量少,使人类活动受到极大限制,所以制氧技术的发展尤为重要。变压吸附技术,具有小型化、快速制氧、易于携带等特性,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吸附剂是变压吸附的核心,优良的吸附剂能快速分离空气制取氧气。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通过配位阳离子改变分子筛内电场及分子筛孔结构其分子筛具有较强的选择吸附性。  本文以配位阳离子改性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实验工
在世界油气田分布中碳酸盐岩储集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碳酸盐岩储集层构成的油气田常常产量大、产量高,容易形成大型油气田,世界许多大型油气田都发育在碳酸盐岩储层中,根据前人的统计,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发现的油气储量己接近全球总储量的一半,油气产量则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目前世界上所确认的七口日产量达到10000吨以上的油井,都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在国内,也发现了大中型气田,如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藏、四
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是近年来在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改造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新技术。该项技术通过邻井中的检波器来监测压裂过程中诱发的微地震波,描述水力压裂裂缝的几何形状和空间展布特征及裂缝的生长过程。微地震裂缝监测是开发地震的一个分支。它用的不是专门人工震源产生的地震波,而是利用油气开采,注水、注气、热驱或水力压裂引起地下应力场变化,导致岩层裂缝或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对它们进行记录、处理和解释,可对油气田开发
吸水剖面测井主要有涡轮流量测井、电磁流量测井、同位素示踪测井、脉冲中子氧活化测并等方法。其中,涡轮流量测井和电磁流量测井只适应笼统注水井,不能用于复杂管柱注水剖面测井。同位素示踪测井可用于复杂管柱注水剖面测井,但受放射性沾污和“大孔道”影响严重。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能克服上述吸水剖面测井的局限性,但测井成本高、测井工艺复杂。长庆油田生产层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特点,层间差异大,多采用分层配注方法注水,管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