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结冰的高精度数值模拟与防/除冰方法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hbl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旋翼结冰会严重破坏旋翼气动性能,降低直升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严重威胁直升机飞行安全。为了实现直升机全天候安全飞行的目标,开展旋翼结冰机理及旋翼防/除冰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鉴于此,针对旋翼结冰数值模拟和旋翼防/除冰相关问题,本文发展了适用于结冰旋翼的CFD流场计算方法、旋翼水滴撞击特性计算方法、旋翼三维结冰模型,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旋翼结冰数值模拟方法及代码(CLORNS-ICE)。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旋翼结冰机理与特性分析,获得了结冰对旋翼气动特性、噪声特性的影响规律,继而开展了旋翼防/除冰相关问题研究,获得了旋翼电加热防/除冰热功率分布特性规律,建立了基于旋翼噪声特性变化的旋翼结冰探测方法以及基于合成射流的结冰翼型/旋翼的主动流动控制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第一章,首先阐述了直升机旋翼结冰问题的研究背景,综述了直升机CFD方法、旋翼结冰数值模拟方法与防/除冰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仍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对应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计入旋翼桨叶的复杂运动特性和结冰桨叶外形变化的影响,发展了一套由旋翼桨叶贴体网格和背景网格组成的适用于旋翼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的结构运动嵌套网格系统。考虑结冰桨叶的外形变化,分别提出了基于曲率的旋翼结冰表面节点重构方法(大变形)和基于弹簧网格的桨叶网格重构方法(小变形),可以有效捕捉结冰旋翼的外形变化、满足结冰旋翼CFD流场的网格要求。随后,发展了一套高精度、高效的适用于旋翼结冰预测的旋翼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方法。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在双时间推进中的伪时间迭代中采用隐式LU-SGS方法;为提高结冰后旋翼分离流的模拟精度,空间离散采用了低耗散的Roe-MUSCL格式,流场粘性计算采用了S-A一方程湍流模型和SST两方程湍流模型。
  第三章开展了旋翼桨叶结冰表面水滴撞击特性预测方法研究。针对旋翼复杂的工作特点和流场流动特征,发展了基于拉格朗日法的水滴轨迹求解方法。其中,提出了结合位移矢量的水滴所处单元寻觅方法和水滴初始位置的动态布点方法,显著提高了基于拉格朗日法的三维水滴撞击特性求解的计算效率。然后,进一步发展了基于欧拉法的旋翼桨叶结冰表面三维水滴撞击特性求解方法,并提出了基于“遮蔽区概念”的遮蔽区扩散模型,有效解决了欧拉法中可能会出现的局部密度脉冲对计算稳定性的影响。基于上述方法,开展了悬停、前飞状态下的旋翼表面水滴撞击特性的计算,发现了旋翼桨尖涡会在桨叶来流中形成部分“干”区域,并着重分析了桨尖涡对结冰表面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
  结合第二章、第三章建立的方法,第四章开展了旋翼结冰热力学模型研究,构建了旋翼三维结冰预测方法,编制了CLORNS-ICE代码。首先,鉴于常规旋翼二维结冰预测方法的局限性和旋翼实际结冰过程中的离心力起到的作用,在结冰模型中引入了旋翼离心力、水膜运动等影 响,建立了旋翼三维结冰热力学模型。然后,结合结冰旋翼CFD流场计算方法与旋翼水滴撞击特性计算方法,分别建立了旋翼三维结冰高精度的预测方法和适用于工程的准三维结冰快速计算方法。随后,基于建立的旋翼三维结冰预测方法,开展了悬停、前飞状态下的旋翼结冰的计算,获得了一些关于旋翼结冰特性的创新性结论。
  第五章,针对平均水滴直径与温度,开展了旋翼结冰特性参数影响分析研究。在前飞状态下,开展了前进比对旋翼结冰特性的影响研究,同时,着重分析了离心力在旋翼桨叶结冰过程中的影响。随后,在不同飞行状态下,开展了结冰对气动特性的参数影响研究。其中,重点分析了在前飞状态下的结冰位置(小结冰量)对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随后,基于旋翼结冰特性和桨叶电加热元件的两种典型分布方式,开展了旋翼防/除冰热载荷分布特性的计算研究,获得了一些前飞状态下桨叶表面热功率分布特性的创新性结论,为防/除冰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第六章,采用旋翼结冰预测方法开展了结冰对旋翼噪声特性的影响分析和基于噪声特性变化的旋翼结冰探测方法研究。首先,建立了旋翼噪声预测方法,作为开展基于旋翼噪声特性变化的旋翼结冰探测方法的研究基础。其次,开展了结冰参数对旋翼噪声特性变化的影响分析,表明旋翼噪声特性具有探测旋翼结冰情况的潜力。最后,提出了基于噪声特性变化的旋翼结冰探测方法,通过在机身上布置不同的测量点,分析结冰旋翼噪声特性变化规律,建立旋翼噪声特性与旋翼结冰状况的映射关系,根据噪声特性变化反推出旋翼潜在结冰位置,并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为旋翼结冰探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第七章将合成射流技术引入旋翼防/除冰相关问题中,开展了结冰翼型/旋翼气动特性的主动流动控制研究,为解决除冰过程中旋翼气动力的损失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手段。首先,结合翼型流动特性、翼型常见结冰范围,建立了激励器出口的吸/吹气速度边界条件与无量纲化的射流控制方程。然后,开展了基于合成射流的NACA23012结冰翼型气动特性控制的数值模拟和参数影响分析研究。随后,设计加工了一个特殊的蒙皮-框架结构的合金桨叶,构建了旋翼主动流动控制试验平台,试验表明了合成射流具有抑制桨叶气流分离、提升旋翼气动特性的能力。最后,综合分析了合成射流位置、射流偏角、激励电压等参数对旋翼气动特性控制效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有效合理的开发、探测海洋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挑战和机遇。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下,无人艇区别于无人机、移动机器人的适用性进一步得到凸显,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无人艇的路径规划也成为了其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通过优化算法规划出最优的路径。  在该领域积累了大量的规划算法,主要包括A*算法、快速行进法、人工势场法、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快速扩展搜索随机树等。上述算法存在信息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多个领域(例如水下爆炸、海底资源勘探、含沙流当中的空化现象、螺旋桨等推进装置的空化、超声波清洗、医学治疗)中,气泡与结构物的非线性耦合作用均有着重要的应用。脉动气泡与自由液面上浮体的耦合作用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基础性课题,同时也是气泡动力学领域中尚未攻克的薄弱方向。本论文着眼于气泡与浮体的非线性耦合作用,通过将实验与数值联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工作,基于边界积分法(BIM)建立数值计算模型
随着舰船的现代化设计不断向着轻量化、大型化以及快速化方向发展,船体产生的振动噪声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舰船的振动与噪声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船员的日常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并且也会对船体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久而久之,船体的振动可能造成船体结构疲劳破坏,这会大大缩短舰船可使用年限,因此,针对船舶的减振降噪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如何科学的对船体结构进行有效的声学优化也变得非常重要。国内现有的船舶声学设
学位
辽阔的海域不但蕴含着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是贸易与文化的交流要道。大力发展海洋装备是提升我国海洋开发和管控能力的必要手段。自主水下机器人(AUV)作为一种探索开发水下空间的无人航行器,具有体积小、高速、智能、较好的隐身、无人伤亡等优点,能够出色完成各种科学考察和工程任务,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AUV为主要研究对象,从AUV自主航行时规避障碍物的策略出发,分别重点研究了静态环境下AUV路径
波浪滑翔器,是一种新型的自主移动海洋观测平台,利用波浪能产生前进的动力,具有强续航能力和自主控制能力。合理的路径规划是波浪滑翔器能精确高效地完成海洋作业任务的前提。  与传统无人艇不同的是,海浪是波浪滑翔器的驱动力,而不是扰动力。需要充分认识海浪的波高、周期等参数对波浪滑翔器前进能力的影响。在海浪驱动下,波浪滑翔器自身的运动速度慢,海流对其运动影响大,特别是在遇到反向强海流时会使波浪滑翔器不受控制
为支持船冰模型试验研究需求,本文自行开发了一种掺杂聚丙烯颗粒球模型冰材料,探究了其物理力学性质,并将其应用到室外冰池船模破冰试验中。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聚丙烯颗粒球模型冰的船模破冰试验能够对破冰船阻力进行合理预估。  本文首先研究了聚丙烯颗粒球模型冰制备技术,得到了较为成熟的模型冰制备方法,而后考虑养生时间、养生温度、聚丙烯颗粒球粒径的影响,开展了200余组聚丙烯颗粒球模型冰单轴压缩试验,系统地研究
学位
随着舰船自动化水平和舰载设备可靠性的不断提高,海军对于损管自动化能力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舰船管网系统全天候高负荷不间断运行,并且长时间处于复杂环境的干扰中。在日常状态下,发生泄漏等事故的概率大幅提升。而战时处于薄弱位置,战斗易损位置的管路,更容易因遭遇打击导致破损泄漏。这些可能发生的泄漏如不及时被定位,极可能对舰船作战能力与生存能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研究一套舰船管网泄漏定位的精确方法具有重要意
学位
军用飞机的高生存力设计是现代飞机设计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为了便于分析,生存力一般分为敏感性和易损性两大研究领域。敏感性研究侧重于研究飞机被威胁命中的特性,涉及探测、识别、跟踪、火控、制导、命中等一系列事件,与目标的信号特征、对抗设备、战术等因素相关;易损性则侧重于研究飞机被武器命中之后的毁伤特性。本文重点研究飞机被探测与命中等环节相关的敏感性内容。  传统敏感性分析方法与模型主要适用于传统的小范围
优异的气动和结构特性使菱形翼布局成为未来长航时无人机最有希望的候选布局形式之一。针对此布局前后翼流场强耦合情况下气动特性变化机理不明确;此特殊布局缺乏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和低雷诺数和螺旋桨滑流对此布局气动特性影响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高空长航时菱形翼布局无人机和低速长航时菱形翼布局无人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菱形翼布局气动特性研究;针对传感器飞机的特殊使用要求,开展了基于相控阵雷达天线安装的翼型和三维机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满足军用和民用的需求,飞行器飞行马赫数越来越高,其中高超声速飞行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我国也陆续开展了各种型号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制,其中均遇到了防热设计的困难。防热问题来自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特有的气动加热效应,为了保证机体结构温度在可承受的温度范围内,需要在飞行器表面设计热防护系统(TPS)。TPS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核心技术和难点之一,其防热性能和完整性直接决定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