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单中心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ho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研究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短期及中长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 法]本研究以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膜周部室间隔缺损;(2)年龄≥2岁,体重≥10kg;(3)单纯性VSD;(4)临床资料完善并能完成随访。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术后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中长期随访,对术后并发症及疗效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讨论各类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 果]研究共纳入286例手术成功的pmVSD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41人,女性患者145人,中位年龄为8.5岁,汉族248人,少数民族38人。1.早期(院内)心脏彩超结果对比:术后1至7天(中位数2天)复查超声心动图,与术前超声心动图对比,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右室内径较前缩小,肺动脉收缩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心律失常:术后早期新发心律失常79例(27.6%),缓慢性心律失常: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13例(4.5%),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10例(3.5%),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16例(5.6%),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4例(1.4%),Ⅰ°AVB9例(3.1%),Ⅱ° AVB 1例(0.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3例(1.0%);快速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APB)4例(1.4%),室性早搏(VPB)12例(4.2%),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NPJT)4例(1.4%),房性心动过速(AT)1例(0.3%)、室性心动过速(VT)1例(0.3%)和心室预激(VPE)1例(0.3%)。中长期随访发现:A.对于早期23例(8.0%)存在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长期随访时均全部恢复正常,56例(19.6%)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仅有11例(3.8%)长期存在,对于Ⅰ°和Ⅱ°AVB来说,通常为一过性,仅有1例(0.3%)患者转化为CAVB,心律失常总体恢复率86.1%。B.新增心律失常18例(6.2%),包括CAVB1例(0.3%)。2例CAVB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3.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封堵器大小(mm)(odds ratio[OR],1.137;95%CI,1.025-1.263)和缺损距主动脉瓣距离(mm)(odds ratio[OR],1.275;95%CI,1.102-1.475)密切相关(P<0.05)。中长期传导阻滞发生与年龄(岁)(odds ratio[OR],1.067;95%CI,1.032-1.104)密切相关(P<0.05)。总心律失常发生与缺损距离主动脉瓣的距离(mm)(odds ratio[OR],1.303;95%CI,1.116-1.521)和术前心脏左室大小(mm)(odds ratio[OR],1.094;95%CI,1.033-1.157)密切相关(P<0.05)。4.瓣膜反流:瓣膜反流早期新发或加重31例(10.8%):主动脉瓣反流(AR)12例(4.2%),三尖瓣反流19例(6.6%)。中长期随访发现:A.仍有16例(5.6%)存在不同程度的瓣膜反流。B.未发现新增的瓣膜反流。5.瓣膜反流危险因素分析:瓣膜反流的发生与术前所测量的分流峰速(odds ratio[OR],0.994;95%CI,0.988-0.999)密切相关(P<0.05)。6.残余分流:术后残余分流18例(6.3%),中长期随访发现:82%的患者微量及少量残余分流可自行恢复。7.残余分流危险因素分析:残余分流的发生与手术时长(odds ratio[OR],1.014;95%CI,1.008-1.029)及封堵器大小(odds ratio[OR],1.327;95%CI,1.131-1.555)密切相关(P<0.05)。8.溶血:研究期间发现溶血2例(0.7%),轻度1例(0.3%),重度1例(0.3%),2例溶血均自然恢复。9.封堵器类型对并发症影响:对使用不同封堵器的患者在心律失常、瓣膜反流及残余分流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使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分析,与未手术的健康人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pmVSD封堵术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对患者心功能无影响,短期及中长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低,绝大多数心律失常能自行恢复,其余并发症少见且未导致不良后果,封堵术后对患者生活质量无影响,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pmVSD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pmVSD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胃食管反流病产生与胃食管交界区贲门阀瓣结构破坏有关,而食管裂孔疝破坏了贲门阀瓣,本研究拟探索食管裂孔疝空间体积变化对抗反流屏障的影响及其与胃食管反流病食道内症状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微创治疗的69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完善术前病史及CT、胃镜、胸部正位DR等术
[目 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汉族人群RANTES基因启动子区-28(rs2280788)C/G多态性及其受体CCR5基因启动子区59029(rs1799987)A/G多态性与RANTES、CCR5表达水平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之间的相关性,以及RANTES、CCR5表达水平与T2DM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昆明地区汉族血糖正常者92例(NC组)和T2
[目的]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关键指标是动脉血氧合指数(PaO2/FiO2,P/F)。相关研究表明在ICU病房内使用机械通气的成人或儿童患者,在一定条件下脉搏血氧饱和度/吸入氧浓度(SpO2/FiO2,S/F)是可以替代P/F的。在高海拔地区,特别是在急诊科,没有相关研究表明S/F与P/F的相关性
[目的]利用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指标评估AECOPD患者及AECOPD合并PE患者凝血状态,及探索血栓弹力图与凝血指标对AECOPD患者并发PE的预测价值,为AECOPD患者早期发现PE提供方便、迅速的检测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AECOPD患者77例、AECOPD合并PE患者38例作为实验组,共115例。
[目的]随着肺栓塞检出率的提高,在临床中经常发现部分患者反复出现肺栓塞的复发,本研究将探讨肺栓塞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以期在以后临床工作中对识别复发患者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CT肺动脉造影(CTPA)初次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且从确诊当日起追踪2年,期间至少返院复查CTPA两次,第一次复查时间距离初诊日期不超过半年。依据2018
[目的]回顾性分析AECOPD入院患者,分为抗生素使用组及非抗生素使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的因素,建模预测AECOPD入院患者是否启动抗菌治疗,以期降低抗生素的暴露率。[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患者,主要诊断为AECOPD,ICD编码为:J44.100。入组305例,分
[目 的]慢血流/无复流现象是影响急诊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将观察STEMI患者中慢血流/无复流组与正常复流组之间相关因素与lncRNA表达谱的差异,为慢血流/无复流现象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线索。[方法]1.以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并成功接受急诊PCI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
[目 的]分析以发热伴肺部阴影为表现患者的具体病因及影像学特点,并且检测所有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支气管镜检查当天血清中的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BALF中细胞分类,探究BALF及血清中IL-6、PCT,BALF细胞分类对于发热伴肺部阴影不同疾病的鉴别意义,同时比较BALF检测对发热伴肺部阴影不同疾病的鉴别较血清检测是否有优势。[方 法]选取2019年1 1月
[目的]1.通过复核云南省15县区首诊断为涂阴肺结核的患者的诊断,来评估涂阴肺结核患者中的“过诊”情况,同时分析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复核的结果,探索涂阴肺结核患者“过诊”的影响因素,为减少涂阴肺结核患者中的“过诊”情况和正确评估云南省结核病负担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2.通过个人访谈了解县区级临床医生对肺结核诊断原则的掌握情况和应用情况,临床医生在肺结核诊断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医院和科室防止涂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