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及针刺对其影响的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ue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针刺干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在分析体重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体重、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的联系,揭示针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部分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选择对2020年10月1日~12月31日期间在江苏省老年病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进行骨密度与相关因素分析。采用Osteosys超声骨密度仪(韩国SONOST-3000)检测,随机选取体检人群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统一检测体检者左侧跟骨骨密度。使用自制的相关因素问卷调查表,由体检中心的医生对体检人员发放问卷,筛选出符合调查纳入标准的共550例人员,按性别分类,采用单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分析男性和女性各自的骨质健康状况以及影响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生的相关因素。了解该人群的骨质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上述人群OP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BMD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e index,VAI)的相关性。2、实验研究: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行双侧卵巢摘除术,电针组交替给予“关元+三阴交”(双)和“肾俞+后三里”(双)电针干预,每次电针20 min,每日1次,每周连续干预5 d,共12周。12周后用骨密度仪统一测定右侧胫骨、股骨骨密度。称量各组大鼠实验前、后体重,留取粪便进行16Sr DNA菌群检测,并且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检测大鼠粪便短链脂肪酸,本实验中检测的短链脂肪酸有丁酸、乙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结果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临床研究:(1)江苏省老年病医院体检中心30~80岁体检人群550例中,筛查出骨量正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2.9%,骨量减少占50.2%,骨质疏松占16.9%,其中男性骨量减少占男性总人数的45.6%,骨质疏松占10.8%,女性骨量减少占女性总人数的52.7%,骨质疏松占20.3%。(2)男性BMD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和VAI(P<0.05,OR>1),高BMI值为保护性因素(P<0.05,OR<1)。女性BMD的年龄、已绝经和VAI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高BMI、和饮用牛奶为保护性因素P<0.05,OR<1)。2、实验研究:(1)各组大鼠体重的变化:12周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体重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体重显著增加(P<0.01);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体重增长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体重增长率显著增加(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BMI更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MI更高(P<0.01)。(2)各组大鼠BMD的变化: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密度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骨密度明显提高(P<0.05);(3)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在门水平,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软壁菌门(Tener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丰度显著增加(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黑水仙菌门(Melainabacteria)丰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黑水仙菌门(Melainabacteria)丰度增加(P<0.05),电针组的软壁菌门(Tener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丰度降低(P<0.05)。在属水平,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拟杆菌属(Bacteroide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丰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拟杆菌属(Bacteroide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丰度增加。(4)各组大鼠短链脂肪酸的变化: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丁酸、丙酸、异丁酸、戊酸含量显著减少(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丁酸、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不同的肥胖类型对OP的影响有差异,高BMI对BMD具有保护性作用,高VAI为BMD的独立危险因素。电针组大鼠的高BMI对BMD有保护作用,电针干预可以调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的含量。针刺或许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与短链脂肪酸,在BMI较高的情况下,降低内脏脂肪,保护骨质。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加味交泰丸对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8.10至2020.10期间经门诊部招募的60例IBS-D患者合并情绪障碍(抑郁或焦虑),经中医辨证以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证,分为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予以加味交泰丸,西药对照组予以地衣芽孢杆菌。治疗以每2周(14天±3天)就诊1次,以4周(28天±3天)为1个疗程
目的:系统整理古代、现代对慢性肾衰竭研究的重要文献,总结王钢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肾衰竭新理论、新治法、新方药。探讨邹氏肾科核心思想“补益肾元”的内涵及系统研究的成果。基于大样本研究获批上市新药参乌益肾片治疗不同病因、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患者(CKD2~5期)的疗效,观察参乌益肾片在改善临床证候、保护肾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及药物安全性,提出参乌益肾片临床使用最佳条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进一步分析参乌益肾片有效成
第一部分:芪葵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目的 通过芪葵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确认芪葵颗粒临床疗效,为后续研究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 筛选2016年3月~2020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且病史资料完整、临床样本收集齐全。通过尿白蛋白排泄率及临床信息诊断分为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组采用常规降糖治疗,作为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采用常
背景干眼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1]。炎症作为干眼生理病理发病的核心机制已得到证实,因此,抑制干眼眼表炎症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临床研究发现,选取眼周穴位针刺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这可能与改善眼周组织微循环有关。实验研究发现,针刺可有效修复泪腺细胞,促进泪液
研究目的:观察痛泻四君加减方治疗糖耐量异常合并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临床观察结果,探讨其作用机制,确定中医方案在治疗本病中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本病的优化方案提供参考价值。研究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糖耐量异常合并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痛泻四君加减方结合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照组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的心肌保护效应,并以炎性反应动态变化为切入点探讨电针预处理减轻MIRI的相关机制。方法:1.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Normal)组、假手术(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组、电针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EMIRI)组。其中Sham组、MIRI组、EMIRI组又分为再灌注6h、24h和3d三个观察时间点。结扎
湘政办发[2021]4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决策部署,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进一步加快全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以下简称充电设施)建设,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目标按照"规划引领、科学布局、适度超前、有序建设"的原则,坚持"依托市场、创新机制、多措并举、
期刊
[背景和目的]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表现的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目前病因并不十分明确,临床上药物选择很多,但缺少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效且毒副作用少的药物,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因其辨证论治特色及个体化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及推广。寒热错杂证是溃疡性结肠炎较常见的证型,临床症状多缠绵反复。生姜泻心汤作为寒热错杂证治疗的经典方剂之一,广泛用于慢性结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但其
[研究背景与目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是一种常见的、致命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神经胶质瘤的60~70%,属于高级别胶质瘤。GBM具有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即使采取积极的临床治疗,患者的生存率依然较低。GBM的发生机制和有效治疗策略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生物学特点的了解日益增多,新的治疗靶点也被逐渐
目的益气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晚期胃癌是我院名老中医徐荷芬教授的学术经验之一。本研究利用医院HIS系统大数据平台,对益气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益气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益气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经病理诊断明确为胃癌,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虚气滞、瘀毒内阻之本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