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局势呈现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特点。面对国际社会的新形势,中国领导层审时度势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对中国与其他各国友好交往的顶层设计,也是关于人类未来和世界发展的基本方略。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周边国家居于首要地位。作为近邻的中等强国韩国,在上世纪创造了经济上的“汉江奇迹”,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以美韩同盟为核心,在地区政治安全领域发挥着影响力;文化传播等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韩国作为中国的邻国和周边外交中举足轻重的一环,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中韩所处的东亚地区,是大国博弈隐性交锋的前沿地带,同时也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而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现实是,冷战后遗留下的以对峙为基础的同盟政治秩序占据主导地位,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时常受到政治局势、意识形态的影响,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制度规范。对比欧盟等一体化组织,在东亚地区亟需构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区域命运共同体。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一次明确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今面对全球性问题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所以构筑东亚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东亚地区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本人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梳理出行文思路。开篇着重研究“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源起和发展,并将目光聚焦于东亚区域,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以构建区域命运共同体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选取韩国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其在东亚命运共同体构筑过程中的外交努力和独特优势,突显其战略价值。最终落脚于中韩两国外交战略的双向选择,以小见大,从奠定基础到构建路径,对开创东亚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虽然微不足道,但是以国家双边关系为研究起点,借鉴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经验,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文章的研究结论即:东亚命运共同体的构筑离不开中韩外交战略的双向选择,构建区域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双边共同体-区域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层次逐级递进,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宏观理论的一次“微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