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与聚氨酯的复合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289952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二维平面结构以及优异的力学、热学和化学特性,在很多高科技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石墨烯呈化学惰性且不溶于常见的溶剂,这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鉴于此,本研究利用苯基异氰酸酯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表面功能化修饰(iGO),以改善其在PU基体中的分散性能以及界面结合强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原位聚合法和溶液混合法,分别将iGO分散于聚氨酯(PU)合成用的单体体系和 PU原料中,以制备 iGO/PU纳米复合材料,并分别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纯 PU试样进行对比,以探讨不同含量的 iGO对 iGO/PU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及热性能的影响。  (1)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GO,随后利用GO表面的活性基团羟基(-OH)和羧基(-COOH)与苯基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酯基团(-NCO)发生化学反应,将苯基异氰酸酯接枝于 GO的表面。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改性产物iGO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分散性。结果表明:iGO表面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和酰胺基团(-CO-NH-)存在,苯基异氰酸酯被成功地接枝到了GO的表面;经比较iGO和GO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发现改性后的iGO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能明显优于GO。  (2)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不同 iGO含量(0.2、0.5、1、1.5 wt%)的iGO/PU纳米复合材料,考查了 iGO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iGO含量低于1 wt%时,iGO在 PU基体中的分散均匀,无团聚现象;当 iGO含量高于1 wt%时,PU基体中的 iGO出现了明显的团聚现象。随 iGO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均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iGO含量为1%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优,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3 MPa和500%,相比纯PU分别提高了126.6%和27.3%;热稳定性能也呈现与力学性能类似的变化趋势,当 iGO含量为1wt%时,热稳定性达最佳值,所对应的分解温度分别为320.1℃(失重率5%)和350.2℃(失重率15%),相比纯PU分别提高了23℃和18℃。  (3)采用溶液混合法制备出了不同iGO含量(0、0.25、0.5、0.75、1 wt%)的 iGO/PU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 iGO含量对 PU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iGO在 PU基体中分散均匀,无团聚现象;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随iG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iGO含量为1 wt%时,PU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6.8 MPa和521.3%,相比纯PU分别提高了72.4%和18.9%;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出现了类似于其力学性能的变化趋势,当iGO含量为1 wt%时,热稳定性达到最佳值,所对应的分解温度分别为324.8℃(失重率5%)和355.8℃(失重率15%),相比纯PU分别提高了20℃和16℃。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的飞速发展,电子器件已经逐步形成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高度集成的电子器件导热性能成为决定其使用寿命的核心问题。硅橡胶具有
本文采用微扩散方程对δ’相沉淀过程的有序化、原子簇聚以及粗化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当合金位于相图上的亚稳区域时,原子簇聚和有序化过程同时进行,随浓度的
光子晶体球作为一类新型的响应性光子晶体,不仅可以解决大面积光子晶体膜制备难、机械强度低、不可避免存在晶体缺陷等问题,而且光学取向改变灵活、集成性好,这为设计新颖、多功能化的响应性光学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目前的光子晶体球存在初始结构色可调范围窄,晶体有序结构稳定性差,要获得多种结构色所需制备过程繁琐、耗时等缺点;且在传感检测方面存在检测不灵敏、效率不高等问题,这都限制了其实际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了粒径均匀的掺杂Fe2O3和CeO2钇稳定四方相的氧化锆纳米粉。XRD物相分析表明,纳米粉为四方相且晶格参数增大。通过对着色剂的颜色CIE1976-L*a*
本文采用离子注入复合沉积技术,在硅基片上制备了铜氧化物薄膜,通过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偏压等参数,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铜氧化物薄膜。 首先,利用XPS、XRD、AFM研究离子注入
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固化过程中温度-固化度耦合问题,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得到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固化过程的瞬态温度场、固化度动态变化规律,为实际工艺参数
300mm大直径硅片要求双面抛光,以获得满足集成电路制造要求所需要的平整度。双面抛光工艺的引入使得传统外吸杂工艺面临淘汰,内吸杂工艺将成为300mm大直径硅片制造中常用的吸杂
本课题研究了不同水灰比、外加剂和掺合料等七个配比混凝土在两种预养时间后在-10℃下受冻转正温28d后的各项力学性能,并且与标准养护28d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相比较。 力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国家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也非常重视,在很多高校也设置了相应的专业
本文采用基于空心阴极放电的离子注入与沉积方法对圆筒内表面改性技术进行实验研究。采用C2H2气体,利用直流空心阴极放电、射频空心阴极放电、中频中压空心阴极放电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