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体动压润滑效应的表面织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 : 45次 | 上传用户:lzxldf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擦是关系到机械设备可靠性、耐久性以及能量利用率的主要因素。有效减小摩擦可使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发挥更好的性能,节省能耗,延长检修周期和使用寿命,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表面织构技术已被证明是改善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有效手段。合理的表面织构设计可以使其发挥出更为优越的摩擦学性能。为丰富表面织构设计领域的研究,本文对影响织构化表面润滑减摩性能的表面织构参数、组成表面织构的微凹坑形状、以及微凹坑排布形式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在流体动压润滑条件下,基于Renolds方程建立了表面织构的润滑模型,并以此分析表面织构参数、微凹坑形状、以及微凹坑排布形式等对润滑膜承载力的影响。然后,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织构化表面减摩试验的设计及研究。试验中选择面-面接触摩擦副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光刻微细电解加工方法加工织构,试验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在对表面织构参数的研究中发现:对于圆柱形微凹坑,深径比和面积率都是影响润滑膜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最优微凹坑深径比和最优微凹坑面积率受到最小润滑膜厚度的影响。该结论在试验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在试验所选择的参数中,微凹坑直径为200μm、深度为8~10μm、面积率为10.4%的织构化表面,相比无织构化表面表现出最优减摩效果。在对微凹坑形状的研究中发现:微凹坑形状也是影响润滑膜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在固定的微凹坑面积、深度和面积率下,不同的微凹坑形状产生的润滑膜承载力大小不同。在试验所选择的圆形、正方形和椭圆形微凹坑中,长轴与润滑剂速度方向垂直的椭圆形微凹坑总能使织构化表面表现出最优减摩效果,其次是正方形,再次是圆形。当试验载荷为200N、曲柄转速为200r/min时,上述三种形状的微凹坑织构化表面最大减摩率分别为26.7%、21.8%和18.3%。在对微凹坑排布形式的研究中发现:改变微凹坑之间的相对位置同样会影响润滑膜承载力。与微凹坑正方形网格分布形式的织构化表面相比,选择合适的微凹坑排布形式可使减摩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研究范围内,微凹坑横向间距与纵向间距比值为1/3的织构化表面所表现出的进一步减摩效果最为明显。当试验载荷为200N、曲柄转速为400r/min时,减摩率进一步提高了22.14%。部分织构作为一种微凹坑排布的特殊形式,其润滑减摩性能同时受到微凹坑参数、部分织构位置、以及部分织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只有当微凹坑面积率大于10%时,部分织构才可能体现出比全织构更好的润滑减摩性能。在所研究的入口边界部分织构、出口边界部分织构、中间部分织构和双边部分织构四种部分织构位置形式中,相比全织构入口边界部分织构表现的进一步减摩效果最为明显。当试验载荷为200N、曲柄转速为400r/min时,最优部分织构率为70%的入口边界部分织构,相比全织构可进一步提高减摩率18.8%。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引导表面织构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表面织构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正>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470万k W;截至3月底,累计并网容量10 107万kW,总量同比增长25%,提前完成风电"十二五"规划目标。一季度,全国风电上网电量456亿k Wh,同比增长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口腔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指导其相关治疗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通过对125例典型的常见临床疾病病例调查分析和观察治疗过程中其在CBCT影像上的表现,并通过与传统
职业成功观即人们心目中的职业成功标准。运用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归类、提炼主题,我们可以得到职业成功观的九个类别:物质报酬、权力地位、绩效贡献、关
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外寄生虫,可以感染几乎所有海水硬骨鱼类。由于其地理分布广、宿主范围广和繁殖速度快等特点,每年给海水鱼类养殖业造成重大
概念教学是要帮助学生挖掘概念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只有领悟了概念的真正内涵,才能谈得上利用它去灵活地解决问题。最近,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观摩了一节“映射”新
成立于1930年的中国营造学社是民国时期国内知名度最高、成就最突出的古建筑研究机构,就其自身发展而言,经历了从传统模式下运行的私人研究团体到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占主导的
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虽然只有四十年的历史,但是研究工作发展迅速。人形机器人是少有的高阶、非线性、多自由度、不稳定系统,是控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理想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行各业对电气设备控制性能要求的提高,逆变技术越来越重要,对电源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逆变电源中控制是其核心,控制系统的设计对逆变电源
旨在分析长江流域双季稻种植机械化现状,为发展双季稻生产提供参考。本文概述了长江流域双季稻主要机械化种植方式、育秧技术、集中育秧的应用、丘陵区双季稻机械化种植现状
目的:总结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为预防其发生提供经验。方法:对2004~2008年的148例新生儿窒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与分娩方式有关。产钳助产、臀助产或牵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