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钠及氟化钙掺杂铌酸锂晶体的生长与光折变性能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铌酸锂晶体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人工晶体,具有良好的电光、声光、压电和光折变等特性,尤其是实施不同掺杂后能呈现出多种特殊性能,被誉为“光学硅”。现阶段报道的铌酸锂掺杂工程,基本是金属离子掺杂为主,杂质在晶格中位于铌位或锂位,少有非金属元素掺杂。基于此,本论文提出,如果掺杂离子是非金属元素,那么其在铌酸锂晶体中是否会占据氧位,从而形成新的缺陷,表现出不同的的性能?本文选用氯化钠和氟化钙作为掺杂物质,研究其对晶体性能的影响。  第一章,简介了铌酸锂晶体的基本情况,并介绍了铌酸锂晶体的各种掺杂。  第二章,介绍了提拉法生长晶体的工艺,并成功生长了一些列氯化钠掺杂铌酸锂晶体和氟化钙掺杂铌酸锂晶体。  第三章,研究了氯化钠掺杂铌酸锂晶体的光折变性能。通过全息存储实验,我们发现在532 nm激光下,氯化钠掺杂铌酸锂晶体的衍射效率可以达到14.21%,响应时间为27.9 s,在488 nm光下,衍射效率可以达到16.76%,响应时间为14.1 s,全息性能比同成分晶体优秀;通过光斑畸变实验,我们发现在532 nm激光下,掺杂氯化钠的晶体抗光损伤阈值为102 W/cm2量级。  第四章,研究了氟化钙掺杂铌酸锂晶体的光折变性能。通过全息存储实验,我们发现在488 nm激光照射下,氟化钙掺杂铌酸锂晶体的衍射效率可以达到6.48%,响应时间为100 s左右;通过光斑畸变测量,我们研究了氟化钙掺杂铌酸锂晶体的抗光损伤性能,在532 nm光下其抗光损伤阈值为102 W/cm2量级。  第五章,我们总结了氯化钠掺杂铌酸锂晶体和氟化钙掺杂铌酸锂晶体的实验结果,指出了不足之处,并制定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1951年,黄昆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论辐射场和离子晶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文章,并提出了一对唯象方程,后称“黄昆方程”。该方程首次确立了光学位移、宏观电场和电极化强度三者之间
近年来,有机半导体材料以其质量轻,品种繁多,成本低廉、环保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电荷传输方式不同,有机材料可分为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和双极性传输材料,这些材料功能不同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器件领域,如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光伏电池等。多芳烃咪唑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它具有独特的π电子离域特性,平面性好,稳定性强,迁移率高,能够实现高度有序的分子π-π堆积,在有机电子领域备受关注,因此
本文对几类具有吸收态的非平衡系统的动力学和相变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 研究了生态体系的初始条件对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和相变行为的影响。在四物种初始比例不
氮化铜(Cu3N)作为一种可应用于光存储器和高速集成电路的新材料,已然成为一个研究热点。Cu3N是一种具有较高电阻率、较低热分解温度的亚稳态半导体材料,其晶体为反三氧化铼(anti-ReO3)型立方体结构,N原子分布在立方晶体的顶点处,Cu原子分布在立方晶体棱边的中心处并以共价键形式与N原子结合。Cu3N的结构很特殊,因为Cu原子未占据晶胞的体心位置,所以其立方体结构中存在许多空位,当其他原子填充
本文主要围绕人眼的色差与高阶像差,应用人眼波前像差技术,构建个体化的眼球模型,对明视觉、中间视觉下色差与高阶像差对视觉质量和焦深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自上世纪初在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基础上建立量子场论以来,量子场论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至今已发展为包括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规范场理论,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量子电弱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能应用于高能和高平均功率激光器的液体激光介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氧化钕制成纳米颗粒,然后由二甲基二氯硅烷表面修饰再均匀分散到有机液体
星形结构的单分子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卓越的光电性能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单分子可溶性白光二极管方向有重要的意义。星形
本硕士论文以理论模拟作为主,着眼于21 世纪的科技发展趋势和动态,密切围绕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光电性质、纳米材料与纳电子学、纳米光子学与单分子光谱学三大主题,研究解决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