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金属掺杂氮化铜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aijac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化铜(Cu3N)作为一种可应用于光存储器和高速集成电路的新材料,已然成为一个研究热点。Cu3N是一种具有较高电阻率、较低热分解温度的亚稳态半导体材料,其晶体为反三氧化铼(anti-ReO3)型立方体结构,N原子分布在立方晶体的顶点处,Cu原子分布在立方晶体棱边的中心处并以共价键形式与N原子结合。Cu3N的结构很特殊,因为Cu原子未占据晶胞的体心位置,所以其立方体结构中存在许多空位,当其他原子填充到这些空位时,其性质将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本论文的中心点是利用以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通
其他文献
学位
钛酸铋钠(Na_(0.5)Bi_(0.5))TiO_3(简写为NBT)是一种钙钛矿结构的弛豫型铁电体,居里温度为320℃,室温下为铁电三方相,自发极化强度为38μC/cm~2。由于钛酸铋钠有很强的铁电性和较高的居里温度,所以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无铅压电陶瓷材料之一。本论文中分别用固相反应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BT基无铅压电陶瓷,并对其显微结构、介电性和铁电性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1951年,黄昆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论辐射场和离子晶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文章,并提出了一对唯象方程,后称“黄昆方程”。该方程首次确立了光学位移、宏观电场和电极化强度三者之间
近年来,有机半导体材料以其质量轻,品种繁多,成本低廉、环保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电荷传输方式不同,有机材料可分为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和双极性传输材料,这些材料功能不同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器件领域,如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光伏电池等。多芳烃咪唑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它具有独特的π电子离域特性,平面性好,稳定性强,迁移率高,能够实现高度有序的分子π-π堆积,在有机电子领域备受关注,因此
本文对几类具有吸收态的非平衡系统的动力学和相变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 研究了生态体系的初始条件对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和相变行为的影响。在四物种初始比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