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液体激光材料的探索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enal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能应用于高能和高平均功率激光器的液体激光介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氧化钕制成纳米颗粒,然后由二甲基二氯硅烷表面修饰再均匀分散到有机液体中制得。该方法简单方便、成本低,且制备的新型液体介质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本论文将主要研究该新型液体介质的制备过程、方法原理以及光谱性质。 我们分四章来讨论这个过程。第一章,从宏观角度介绍了论文的工作背景,我们首先简单的回顾了激光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然后重点介绍了目前液体激光介质的发展动态。第二章,我们阐述了制备纳米氧化钕及表面修饰的方法及原理,同时也简单介绍了分析稀土光谱性质所运用到的J-O理论。第三章,我们详细介绍了溶液自燃法制备纳米氧化钕的过程以及纳米氧化钕表面修饰的过程,采用多种手段分析了样品的结构特性以及光学性质,基于J-O理论分析了样品的光谱性质。通过分析发现通过表面修饰,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氧化钕纳米颗粒的团聚和沉淀,而且能够有效地去除氧化钕纳米颗粒表面的OH基从而减少Nd<3+>的非辐射跃迁。该新型液体介质的荧光寿命及荧光量子效率都非常的高,在发射峰1062 nm处非别是492 μs和52.5%。第四章,对该液体激光介质的探索项目的结果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1951年,黄昆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论辐射场和离子晶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文章,并提出了一对唯象方程,后称“黄昆方程”。该方程首次确立了光学位移、宏观电场和电极化强度三者之间
近年来,有机半导体材料以其质量轻,品种繁多,成本低廉、环保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电荷传输方式不同,有机材料可分为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和双极性传输材料,这些材料功能不同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器件领域,如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光伏电池等。多芳烃咪唑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它具有独特的π电子离域特性,平面性好,稳定性强,迁移率高,能够实现高度有序的分子π-π堆积,在有机电子领域备受关注,因此
本文对几类具有吸收态的非平衡系统的动力学和相变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 研究了生态体系的初始条件对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和相变行为的影响。在四物种初始比例不
氮化铜(Cu3N)作为一种可应用于光存储器和高速集成电路的新材料,已然成为一个研究热点。Cu3N是一种具有较高电阻率、较低热分解温度的亚稳态半导体材料,其晶体为反三氧化铼(anti-ReO3)型立方体结构,N原子分布在立方晶体的顶点处,Cu原子分布在立方晶体棱边的中心处并以共价键形式与N原子结合。Cu3N的结构很特殊,因为Cu原子未占据晶胞的体心位置,所以其立方体结构中存在许多空位,当其他原子填充
本文主要围绕人眼的色差与高阶像差,应用人眼波前像差技术,构建个体化的眼球模型,对明视觉、中间视觉下色差与高阶像差对视觉质量和焦深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自上世纪初在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基础上建立量子场论以来,量子场论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至今已发展为包括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规范场理论,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量子电弱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