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或现代普罗米修斯》发表于1818年,从发表之日起,这部小说因其主题的多样性而吸引了众多批评家的关注。它是一部优秀的哥特小说,同时也被誉为第一部科幻小说。自19世纪以来,学者们已经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阐释该小说,如早期对《弗兰肯斯坦》进行传记评论和叙事结构的分析。从20世纪开始,各种现代的批评理论被运用在这部小说上的评析上,如心理分析法、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20世纪中叶开始,学者们往往从女性主义角度对该小说进行新的解读。近年来,也有人开始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该小说,但将生态批评与伦理学结合起来解读该小说的还不多。因此,本论文拟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去研究这部小说。本研究认为在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环境危机的语境下,重新发掘和审视小说中蕴含的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共有五部分,第一章全面总结玛丽·雪莱和《弗兰肯斯坦》的批评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结构安排。第二章着力阐述生态批评、生态伦理学的产生的背景、现状及其基本的原则。第三章集中讨论了小说中所反应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小说中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和探险家沃尔顿违背自然规律,与自然形成对立冲突;相反伊丽莎白和亨利·克拉瓦尔尊重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第四章则全面分析人类社会对怪物的毁灭。首先弗兰肯斯坦是毁灭怪物的罪魁祸首。弗兰肯斯坦违背自然规律,创造怪物;造物成功后,他拒绝履行造物者的义务,狠心抛弃怪物;最后他疯狂的追杀怪物。其次,德·拉塞一家对怪物的无情排斥,致使怪物对人类社会充满仇恨。同时其他人也对怪物抱有偏见。人类社会的拒绝迫使怪物走向了疯狂报复人类的道路,最终人类为自己的偏见和冷漠无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论文在对全文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重申了生态伦理学的主张:敬畏生命,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对该小说进行生态伦理学的分析,笔者试图唤起人类的生态伦理意识的觉醒,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尊重每一个生命,协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