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段型与底端型扩大头锚杆承载特性对比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基础建设已经从东部沿海地区延伸到中西部地区。而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土质主要是以砂性土为主的软土层,在这样的地质环境中进行基础建设,土体的锚固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诸如土体的稳定性较差而导致建筑物倾斜甚至倒塌的事故屡有发生,从而使得锚杆抗拔力的研究成了专家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基于已有的高压旋喷扩大头锚杆结构形式,本文提出了多段型扩大头锚杆的新型锚杆,并对以下问题展开研究:不同拉拔形式下多段型与底端型扩大头锚杆承载特性的对比研究:不同几何尺寸参数对多段型扩大头锚杆的承载特性影响研宄;多段型扩大头锚杆的破坏模式的研究以及同一锚杆在不同拉拔形式下的对比研究。本文通过建立多组不同参数下的锚杆模型方案,并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多段型和底端型扩大头锚杆进行竖向和斜向拉拔试验,并得到一些重要结论:  (1)通过对多段型和底端型扩大头锚杆的扩体部分进行分组对比拉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多段型扩大头锚杆的极限承载力要比底端型扩大头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大10%-30%;通过对改变单一几何参数的多段型扩大头锚杆进行竖向拉拔试验,结果表明,选择最佳扩大头间距能够有效的提高多段扩大头锚杆的最大抗拔力,在该模型试验中扩大头的最佳间距为100mm;结果还表明,在诸多影响因素中,直径对多段型扩大头锚杆的承载力影响最大,随着直径的增加,锚杆的承载比逐渐减小;从多段扩大头的梯状形式出发,研究了不同位置的扩大头对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的扩大头的直径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各不相同,并且表现出从下到上依次减小的规律;通过采用半锚杆模型研究竖向拉拔过程中的破坏过程,结果表明锚杆在拉拔的过程中砂土的破坏过程可分为土体静压力过程、抗拔力过渡过程和压密冲剪过程三个过程。  (2)通过对多段型和底端型扩大头锚杆分别进行斜向拉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斜向拉拔试验中多段型扩大头锚杆比底端型扩大头锚杆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20%-30%,该结论和竖向拉拔试验中的结果表现较为一致;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同一锚杆在竖向与斜向拉拔下的承载力可以看出,斜向拉拔下锚杆的承载力要大于竖向拉拔下的承载力。
其他文献
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不仅取决于构件的截面尺寸,与节点的连接刚度有密切关系。本文将由再生粗骨料制作的轻质墙板引入柔性钢框架结构中,通过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该结构的抗震
火灾除了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之外,对建筑结构本身的损伤和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建筑物高层化、大规模化及用途的复合化,建筑火灾的发生呈逐渐上升的
膨胀土地区梯田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开发举措,陕南膨胀土分布广泛,而其不良特性是导致筑坎梯地破坏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膨胀土梯地雨水入渗会导致梯田中膨胀土发生体积膨胀,可能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地下结构的抗震是偏于安全的。直到1995年阪神地震中地铁车站结构和区间隧道遭到有史以来地下结构最严重的震害,这才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地下结构的震动特
混凝土是当今世界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人造工程材料之一。随着21世纪混凝土工程的大型化、多功能化、施工与应用环境的复杂化、应用领域的扩大化以及资源与环境的优化,人们对
煤系地层是我国西南部比较常见的地层,在道路建设、路基开挖过程中遇到的频率很高,由于其特殊的特点和性质,煤系地层边坡多次出现了坍塌、滑坡事故,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煤系地层边坡
筏形基础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广泛,筏基底板的地反力分布状态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在筏板的工程设计中,大多数工程师一般均按地反力均匀分布进行筏形基础设计。当上部结构不
T型相贯节点是在工程中常常见到的一种连接方式,研究学者对此类节点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试验研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当T型相贯节点的管径较大,同时厚度又较薄时,破坏主要表
为了减少脱氮与除磷之间泥龄矛盾问题,基于已开发的新型连续流一体化生物反应器CIBR,将生物接触氧化法结合进来,引入悬浮载体生物膜与均粒过滤技术,将CIBR工艺空间构型进一步优化,研究开发适宜于广东省乃至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的占地少、投资低和运行成本低的自清洗过滤的一体化间歇生物膜反应器(FIBR, Filtration Intermittent-aeration Biofilm Reactor)。采用
自上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众多的河流日益污染。水库逐渐取代河流成为城市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库由于水体封闭,自净能力较差,常常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汤浦水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