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下土壤水分养分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肥一体化灌溉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一种农业技术,包括肥水灌溉和施肥灌溉,对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寻找合适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方法,制订合理的灌溉与施肥制度,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试验相结合、试验研究与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半湿润地区再生水地面灌溉及内陆干旱地区地下滴灌施肥两种不同的灌水方式下,土壤水分、养分的运移规律。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河南新乡市为例,再生水灌溉可以满足干旱年份的用水供需平衡,使区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数提高到0.6以上。(2)在半湿润地区,再生水地面灌溉条件下,单次灌水量为750 m3/hm2时,土壤NO3--N、HPO42-及K+在土壤中的运移距离分别达到80、60及75 cm以下;年灌水量为5250 m3/hm2时,再加上较大的降雨,年内NO3--N、HPO42-及K+均可以随水分被淋洗到100 cm以下土层。(3)与常规水源相比,再生水中含有一定的盐分,特别是Na+和Cl-的含量较高,钠吸附比(SAR)的差异较大。在利用再生水进行灌溉时,应考虑灌溉水SAR对土壤入渗的影响。在半湿润地区,再生水地面灌溉对土壤盐分、容重、pH值、肥力等的影响都不明显。再生水灌溉年内土壤没有明显的盐分累积现象。(4)在干旱内陆地区,地下滴灌施肥条件下,灌水量达到4500 m3/hm2,施肥量氮、磷、钾分别达到397.5、62.7、35.7 kg/hm2时,土壤中的NH4+-N、NO3--N和K+均可以淋洗到100 cm以下土层;而HPO42-的淋洗不明显。在生产中应注意采用少量多次的灌水方法,以减少肥料氮和钾的淋失。(5)在干旱内陆地区,地下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容重与距离毛管的相对位置有关。整个土壤剖面土壤容重分布呈上下高、中间低的特点,以毛管所在处土壤容重值最低;与膜下滴灌相比,地下滴灌在50 cm以上土层土壤平均容重值较小,50~80 cm土层土壤平均容重值较高,以下各层差异不明显。(6)地下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含盐量随着距离毛管的距离增加而增加。在垂直剖面上呈现上下高、中间低的分布特点。主要盐分离子硫酸根离子与总盐的分布规律一致,钙离子在60 cm以下随位置的变化不明显。与膜下滴灌相比,土壤总盐含量较低。在生产中,需结合一定的措施解决作物苗期土壤盐分表聚的问题。(7)地下滴灌施肥条件下,100 cm土体碱解氮和有效钾的含量随距离毛管位置增加而增加,而有效磷的趋势则相反;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有效钾和有效磷的趋势与地下滴灌一致,而碱解氮的趋势则是毛管处最高;滴灌施肥3年后,100 cm土体中氮、磷、钾肥料的残留量地下滴灌施肥均低于膜下滴灌施肥。
其他文献
食管癌是人类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尽管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食管癌仍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食管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袭,以及在肿
本文首先介绍了机器视觉技术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机器视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困难,以及在激光修阻设备中使用机器视觉技术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秉承适度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屎肠球菌血流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小鼠的血清多肽指纹图谱,筛选差异多肽峰,建立相应的诊断模型并寻找新的标志物。
[研究背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属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co-3 PUFAs)家族成员。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机体中有很多
微生物在整个土壤生态系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这就促使人们不断地使用最新科技手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探索估价,以便更好地为生产实践服务.生物标志物法、脂肪酸
报道了河西沙区16科50种野生可食植物种的分布、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对河西沙区野菜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
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如液液萃取、蒸馏、过滤等,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需要大量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有机溶剂和难以实现自动化等缺点。悬浮固化液相微萃取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
目前,可降解材料已成功应用于生物医药、环保材料等领域.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可降解材料也逐步引入.采用压铸及固溶技术对熔炼后成分为Mg-8Al-0.7Zn-0.25Mn-1.0Ce的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各种数字技术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作为处理视觉图像信息的专门工具,正逐步向其他学科领域渗透,广泛促进其他学科进
循环经济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是对大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