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处理工艺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ua87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厨余垃圾在城市生活垃圾中占主体地位,其合理处理和处置是解决当前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关键。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厨余垃圾能同时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在土地短缺、能源紧张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厨余垃圾的特点开发高效的厌氧消化处理工艺成为环境保护工作者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本文系统研究了温度对厨余垃圾水解酸化过程的影响以及对厌氧工艺运行的影响;研究比较了不同厌氧工艺对厨余垃圾的处理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厨余垃圾产氢发酵的可行性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益的结果,得到了一些对实际工程应用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参数,为开发高效厨余垃圾处理方法,实现垃圾减量和能源回收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本文首先通过间歇实验研究了温度对厨余垃圾水解酸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超过37℃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VFA浓度升高,峰值浓度达34.35g/L,温度继续升高酸化率反而下降。而水解率随着温度升高一直上升,50℃时达82%。综合考虑水解率和酸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厨余垃圾水解酸化过程的最优温度条件为37℃;不同温度下厨余垃圾酸化产物中有机酸组成没有明显变化,VFA组成均以甲酸和乙酸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1%~44%和36%~56%,并有少量丙酸和丁酸产生;乳酸一直是酸化过程中浓度最高的有机酸(25~28.1g/L)。 温度对厌氧工艺运行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温度的急剧变化(即使只有几度)会对微生物代谢造成较大干扰,导致系统出水COD、VFA增加(VFA的积累则导致系统pH下降),产气下降,影响厌氧消化反应器的运行稳定和最大处理能力。温度降低导致污泥最大产甲烷活性下降,温度由37℃降至25℃时,SMA由0.81 gCOD/gVSS.d 下降至0.54 gCOD/gVSS.d 。 采用四种不同厌氧工艺对厨余垃圾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分相和分段系统和单相系统相比表现出更高的处理负荷,和更高的出水水质,提高了产甲烷过程中气相中CH4含量;两相系统中产甲烷段接种颗粒污泥系统大大提高了COD去除率(达90%以上)降低了出水COD浓度,提高了出水水质;相间回流提高了酸化段的缓冲能力和酸化效果。 通过序批实验对厨余垃圾产氢发酵可行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经过热预处理后厌氧污泥具有产氢能力,以垃圾为底物产气代谢结果表明每克厨余垃圾可以具有40~52ml 的产H2潜力,气相中没有明显的CH4产生;发酵结束后的液相中有较多乙醇产生。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提高搅拌力为目的,对二冷区板坯电磁搅拌器结构尺寸进行改造,并优化工艺参数。依据电磁场的基本原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理论及有限元法,建立了描述板坯连铸二冷
随着染料工业的发展,每年有大量的染料废水排入水体之中。这类废水成分复杂,往往含有多种有机染料,色度高、毒性强、难降解,pH值波动大,染料浓度高。而且通常由于人们的使用需要,染
汉绣是湖北特色刺绣品种,是中国七大名绣之一.多年来融入荆楚文化特色,源于楚绣,传承并发展着楚文化,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汉绣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在荆楚文化的影响下具有极
高强度钢等强以上匹配接头焊接时,容易出现预热温度高、焊工工作条件恶劣、焊接结构易发生冷裂纹等问题。本文针对高强钢焊接结构存在的这些问题,运用焊接相关的力学理论结合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朝着微型化和高频化的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磁性电子元器件的应用需求,我们用半导体材料取代先前的绝缘体材料分别在玻璃基底和硅基底上制备铁磁金属/半导体多层膜。本文中,我们利用直流和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Fe65Co35/ZnO]n多层膜。而且还通过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直流四探针法以及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样品的结构、微结构、电性和磁性进行
近年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程度总体上呈加重趋势,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松花江的污染程度列第五位。黑龙江省2004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枯水期水质为劣Ⅴ类,平水期为Ⅳ
从侗族大歌被列入非遗名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地方的民歌而是国家甚至是世界文化组成部分.文章在社会工作视角下,对侗族大歌的传承现状进行分析,并
本研究以钾长石、纳米氧化锆和碳酸钾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合成氧化锆-白榴石基烤瓷粉,借助XRD、SEM、TEC和弯曲强度等分析测试方法,对白榴石晶体的合成及氧化锆-白榴石基烤瓷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