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光伏产业大国,但是作为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之一的银浆玻璃粉却只能依靠进口。因此,通过深入的研究掌握银浆制备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近年来发射极钝化和背面接触(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ell,PERC)电池正在逐步取代传统铝背场(Back surface field,BSF)电池的市场份额,而将传统电池的生产线改造成PERC电池生产线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通过对背铝材料的研究提高传统BSF电池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正银材料和背铝材料由有机相、玻璃粉和银粉或铝粉组成。我的工作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新的银浆有机相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新的背铝玻璃粉制备方法,前者用于提高银栅线的高宽比,后者用于提高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本工作围绕着正银有机相和背铝玻璃粉展开。银浆的流变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有机相的影响。通过研究有机相组成成分的触变剂、增稠剂和溶剂与有机相、银浆流变性能的关系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来辅助分析预测,本工作成功发现了影响银浆流变性能的关键参数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备正银有机相的方法。实验证实,使用新的有机相制备的银浆和商品杜邦银浆PV19的性能接近,表现为在同样条件下打印的银栅线具有相似的高宽比以及具有接近的黏度变化曲线。为了制备高效率的硅太阳能电池,减少载流子的复合是非常重要的。在本工作中,我们成功地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掺有氧化钼的玻璃粉。相比于传统的玻璃粉,该玻璃粉能够减少载流子复合损失,提高背铝粘结性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在普通铝浆中掺入该玻璃粉后,电池的平均光电转化效率从17.9%提高至18.3%,最好的单片电池效率为18.9%。通过紫外光电子能谱(Ultroviolet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UPS)、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以及入射光子电子转化效率(Incident photon-to-electron conversion efficiency,IPCE)表征,我们确定了该玻璃粉在烧结后会覆盖在铝球及铝硅合金层表面,作为空穴传输材料提高空穴传输效率。此外,在烧结过程中玻璃与铝球产生铝热反应,使电池BSF层增厚,也有利于减少复合。在单独的氧化物粉末掺杂实验中,也观察到了部分电池短路电流密度的提升,也进一步验证了改善空穴传输性能与发生铝热反应有利于提高电池短路电流密度这一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