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党和政府深切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很多旨在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政策,包括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等。三农问题离不开农民的衣食住行,中国人一直对房屋有着一种不同于他国的感情,解决农村的住房问题,保障农民住房安全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危房的存在,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村貌,更威胁着贫困农村居民的人身安全,是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农村建设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因此,解决好农村危房问题,做好危房改造是中国全面小康的一个必为之举。本文基于公共政策执行理论,对政策自下而上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并给我国其它地区的农村危房改造一些启示。本文选择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以内蒙古察布市化德县作为典例,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及历年来国家、自治区及市县出台的文件资料,从自下而上政策分析路径出发,基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现状,分析了农村危房改造这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具体而言,本文先明确了农村危房改造的原则和影响因素,通过了解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危房改造的情况,发现在基层政府危房改造这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政策宣传效果不理想、程序监管不够到位、执行危房认定标准不够严格、个别新建房屋面积不符合政策规定、补助资金不足、危房改造任务脱离工作实际、存在房屋工程质量隐患这七大问题。最后,针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在农村危房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危房改造这项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对策:即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以政策为基础做好危房认定、强化危房落实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整合各项资源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强化对基层干部的监督,保证各项有利于农民的政策落到实处、从工作实际出发下达危房改造任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