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1.探讨新方法用以治疗和护理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2.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型患者在中药湿敷结合蜡疗法作用下,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及其各维度得分的改变情况。 3.比较中药湿敷结合蜡疗法和单纯蜡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和生活质量及其各维度得分的改善情况。 4.进一步推广中药湿敷结合蜡疗法,通过改变湿敷中药的不同组方,推广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与护理之中,以进一步丰富中医护理的内容。 研究方法 1.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某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受试者,共拟纳入99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中药湿敷结合蜡疗组、蜡疗组和对照组。 2.干预方法:对照组按照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所制定的2015版《糖尿病足病规范化诊疗手册》中指出的规范治疗与中华中医药学会所指出的相应的中医护理常规来处理;蜡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中医护理操作规程中对蜡疗的操作规范,实施普通蜡饼蜡疗,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护理与观察,频率为一天一次,一周干预5次即周一至周五一日一次;中药湿敷结合蜡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湿敷结合蜡疗的方法治疗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护理与观察,频率为一天一次,一周干预5次即周一至周五一日一次,观察临床疗效。 3.效果评估:本次试验干预时间设定为4周(28天),使用疗效观察指标:多伦多临床评定量表、密歇根神经症状评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估、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来评估本次试验效果。 研究结果 1.基线资料: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及专科资料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干预前TCSS得分、MNSI评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得分、DMQLS修订版各维度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三组具有可比性。 2.干预前后组内比较:三组TCSS得分、MNSI评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得分、DMQLS修订版总得分干预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蜡疗组和中药湿敷结合蜡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照组、蜡疗组和中药湿敷结合蜡疗组的干预措施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3.干预后组间比较:干预后三组TCSS得分、MNSI评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得分、DMQLS修订版得分各项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之间疗效有差异。 4.多重比较:干预后对三组TCSS得分、MNSI评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得分、DMQLS修订版总分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蜡疗组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估得分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湿敷结合组疗效优于蜡疗组,蜡疗组优于对照组。 研究结论 1.研究对象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对比:中药湿敷结合蜡疗组优于蜡疗组,蜡疗组优于对照组。 2.中药湿敷结合蜡疗法可有助于缓解研究对象麻木、肢冷等症状与体征,增强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程度。 3.运用中药湿敷结合蜡疗的方法处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其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蜡疗,因此中药湿敷结合蜡疗法值得提倡。 4.外用中药湿敷是临床常用方法,具有较确定的临床效果,蜡疗法是中医基本护理操作,作用清楚,其疗效确切,将二者同时结合运用于,可结合两种方法的长处与优势,增加其作用效果,可考虑发扬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