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散文的叙事策略——以1998-2007年央视电视散文展播作品为例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76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图文并茂的散文新品种和电视节目新品种,电视散文的繁荣为文学散文和电视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土壤。本文试图对电视散文中的叙事策略作整体、宏观的剖析,以央视《电视诗歌散文》栏目十多年来展播的电视散文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创作的角度探讨电视散文从文学散文中借鉴的叙事策略,散文在从文学到电视这一叙事载体转换中叙事策略的过渡形式,及文学与电视叙事技巧相互影响的深层分析,并试图反映出电视散文十余年来的叙事策略上的整体发展趋势,通过文学叙事到电视叙事的表现技巧探讨,发掘电视散文这一电视艺术体裁今后的努力方向,为电视艺术提升精神实力并把握和谐发展内涵而实现叙事策略的建构。 全文除结语外,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概述了电视散文的创作概貌,并对电视散文研究的背景及现状做出了总结和归纳,辨析了“影视叙事”概念的理论内涵,第二章:文本艺术的再造技巧。梳理了其文本创作从散文化到电视化的过程,在对电视散文的影片文字文本进行分析中,从同期解说的表述、电视字幕的设计和人物语言的串联等方面对文本再造技巧进行的概述,在影视镜头对准生活,并充分尊重生活真实的前提下,文本的主题结构和情节设计可以有多种形式的再造方式。第三章:叙述形式的转化技巧。意由情生,情的感觉要在画面中得到形象的表现,主要有通过追溯情动的根源、情动的主体和情动的载体。探究电视散文生存的叙事策略,还可以从文本叙述方式的叙述主体、叙述人称和叙述话语等三方面解读对于事的叙述。文本叙述方式的改变为电视散文的生存提供了强大的保障。第四章:艺术视听的融合技巧。沿袭传统散文文本由字词句段构成篇章的组合关系,通过语汇的图示技巧、句段的组织艺术和篇章的结构手段对电视散文视听融合进行概述。对电视散文的叙事策略的探讨对电视散文这一种电视文学艺术样式的发展有非凡的意义。
其他文献
横贯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史诗运动,使中国新诗进入了现代性的“宏大想象”、“宏伟叙事”与“深度思辨”的时代,于是出现了一大批“寻根诗人”、“史诗诗人”和“文化诗人”。这
乡土文学作为新文学的一个文类,在某种程度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现代化焦虑的产物。它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审美”功能,而且自觉不自觉地都参与了乡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成为了中国知
阿乙是“70后”作家群体中乃至现今文坛上辨识度极高的作家之一。死亡、暴力、虐恋、疾病等灰色调的景象,屈辱、苦闷与压抑等灰暗沉重的情感始终在文本中弥漫游动。而在小说叙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时段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从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对语文教学路向尚不明晰,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向具有现实价值。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阅读教学的路向,探析该路向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性;迁移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小学语文至关重要,特别是新课改要求学生具备一
本文对80后作家小说创作中的审美倾向进行了分析。上世纪90年代,借助于网络、新概念作文大赛和市场运作,80后小说作家走上并走红文坛,他们在小说创作中呈现出了独特的审美倾向。
《绿洲》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惟一的汉文大型文学双月刊,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极具代表性的文学期刊,其文学实践经验和文学生产机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84年复刊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