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形象的建构与解构——80年代《绿洲》期刊小说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洲》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惟一的汉文大型文学双月刊,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极具代表性的文学期刊,其文学实践经验和文学生产机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84年复刊的《绿洲》,在整个8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了大量的“崇高”形象,是20世纪中国美学与功利错综复杂关系的微缩展示。这段文学应该纳入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视界。基于以上观念,本论文选择1984-1989年《绿洲》小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的解读和梳理,对中国当代文学期刊研究的一个缺失的角落--新时期的新疆兵团文学的现状和发展,作一初步的探索,并试图达到以下目的:绘出80年代新疆兵团的部分文学图景,揭示特殊文化语境中文入复杂精神世界的某些层面。   引言:梳理“崇高”、“形象”等核心概念。   第一章“文学期刊:功利与审美纠结的场域”,是对作为文学期刊的《绿洲》综合的考述。考证出1984-1989年期刊文学的主体倾向。本章首先描述国家及兵团的文艺政策及其政策实施的方略,展示该期刊生存的话语背景,并借此为全篇论文提供论述的基底。在此背景下详细考察《绿洲》杂志6年的编辑流程,厘清杂志的真实办刊策略。   第二章“崇高形象:从建构到解构”,通过文本叙事分析,解读当代中国政治、经济与美学体验之间的互相纠结。面对历史的宏大叙事,读者常常是被诱导着去赋予文学形象以崇高的品质,然而文本在叙事中往往包含着自我颠覆的力量,使作者的努力归于失败。   第三章“文化语境与文学想象”,在特殊语境中,作者既得益又受限于自身的生存条件与生存体验,他们虽然大都缺乏深厚的文学素养,但艰苦的环境、艰辛的劳动却使他们获得了宝贵的生活积累。他们在文本中积极构建的“崇高形象”,虽因过于平面化而在审美意义上归于失败,但其对生活的反映与社会矛盾的揭示,仍发挥了积极作用。   结语:文学期刊是文学重要的物质载体,在功利与审美纠结的场域中看的了体制、机制、办刊宗旨等对文学期刊审美理想所形成的重大影响,也看到了新时期《绿洲》小说作者们,在迷惘与困惑中,以自己的文学想象构建理想中的精神家园。作为精神“绿洲”的开拓者,他们的努力尽管稍显幼稚,却仍然值得尊敬,值得肯定。
其他文献
以NASA Rotor67(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转子67)跨音速压气机转子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准二维和三维数值方法,研究稠度变化对跨音速压气机转子叶栅激波结构及流场性能的影响。结
期刊
@@
随着明中后期戏曲文学的蓬勃发展,文人题材剧的创作也开始流行起来,明中后期文人题材剧在所有题材类的戏曲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明中后期文人题材剧这一特殊剧类进行统计和分析
横贯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史诗运动,使中国新诗进入了现代性的“宏大想象”、“宏伟叙事”与“深度思辨”的时代,于是出现了一大批“寻根诗人”、“史诗诗人”和“文化诗人”。这
2014年4月25日,长江流域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调研座谈会在汉召开。水利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兼规划计划司司长周学文主持了此次座谈,长江委主任刘雅鸣出席座谈并讲话,委副
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低压离心段第一级叶轮和扩压器进行气动设计和优化,结果表明:叶轮设计点效率93.1%,总压比4.1,气动性能良好;设计5种无叶扩压器和3种有叶扩压器,均达到设
期刊
@@
乡土文学作为新文学的一个文类,在某种程度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现代化焦虑的产物。它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审美”功能,而且自觉不自觉地都参与了乡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成为了中国知
阿乙是“70后”作家群体中乃至现今文坛上辨识度极高的作家之一。死亡、暴力、虐恋、疾病等灰色调的景象,屈辱、苦闷与压抑等灰暗沉重的情感始终在文本中弥漫游动。而在小说叙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效率的提高,要求涡轮进口温度不断增加.目前,三菱重工(MHI)已经积极参与日本国家项目,通过发展1700℃级燃气轮机,以使联合循环热效率实现达到62%指标.在此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时段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从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对语文教学路向尚不明晰,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向具有现实价值。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阅读教学的路向,探析该路向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性;迁移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小学语文至关重要,特别是新课改要求学生具备一
本文对80后作家小说创作中的审美倾向进行了分析。上世纪90年代,借助于网络、新概念作文大赛和市场运作,80后小说作家走上并走红文坛,他们在小说创作中呈现出了独特的审美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