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证候分布及动态演变规律的临床初步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198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记录10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后2周内的舌苔、脉象、症状、体征等,总结概括出其证候,最后通过统计分析,初步研究其证候分布及动态演变规律,为进一步认识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病机,更好的运用中医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作者于2008年4月-2009年3月在郑州市中医院工作及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10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后2周内的舌苔、脉象、症状、体征等,总结概括出其证候,2天观察记录一次。最后通过统计分析,初步研究其证候分布及动态演变规律。  结果:诊断标准中的8个基本证候在初诊当日都有出现:所有基本证中尤其以气虚证、血瘀证、阴(血)虚证、痰浊证为多。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初诊第1天时各证候所占比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血瘀(81.48%)>气虚(56.48%)>痰浊(39.81%)>阴(血)虚(21.30%),第14天各证候所占比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气虚(73.53%)>血瘀(60.78%)>阴(血)虚(20.59%)>痰浊(17.65%),气滞、寒凝两证候于第8天消失。从本研究证候组合情况来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周内的证候可单见1证,也可有4证并见,初诊第1天所占比率由大到小依次是2证(49.07%)>3证(25.93%)>4证(7.41%)>单证(17.59%),第14天所占比率由大到小依次为2证(83.33%)>单证(15.69%)>3证(0.98%),4证组合于第8天消失。从证候组合形式来看:气虚可以和血瘀、阴虚、痰浊、痰热、阳虚相关联,血瘀可以和痰浊、阴(血)虚、痰热、阳虚、气滞、寒凝相关联。从证候的演变规律来看:在这14天过程中,所有实证证候(血瘀、痰浊、寒凝、痰热)所占比率都呈下降趋势,而以血瘀、痰浊下降更为明显。虚证证候中气虚有明显上升,阳虚稍有下降,阴(血)虚比较平坦,变化不大。增多的2证组合多由3证、4证组合转化而来,且往往与气滞、寒凝等基本证候消失及气虚、血瘀各基本证候新生及各证候之间相互转化有关。从各基本证候变化概率来看,各证候新生或消失及转化比率较高的观察时间段多为第6天到第8天,即从发病开始1周左右。说明1周前后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证候变化的重要时间段。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发病前2周内证候分布以气虚、血瘀、阴(血)虚、痰浊为主。气虚、阴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中之本,一经形成,缠绵难愈,贯穿疾病的始终,为疾病发展的主干,寒凝、气滞、痰热为疾病发展的病理结果与加重因素,是不稳定因子;各种证候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2、3证甚至4证同时兼见,有的还可发生演变;各证候新生或消失及转化概率较高的时间段多为发病第6天到第8天,即从发病开始1周左右。可为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种语言文字并存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本文在新疆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存在
本文首先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指出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必要性;接着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情况,列举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最后对
随着新课程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目的:深入系统地研究《黄帝内经》(简称《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伤寒杂病论》四大经典中下法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临床防
博德瑞(BRUNO BAUDRY)ASC酒业现任首席执行总裁,曾任日本卡思黛乐总裁、法国卡思黛乐集团亚太区总经理,考迪葡萄酒股份公司(Codorniu S.A.)执行董事及亚太区总经理。"日本出
教师学会理解,尊重和宽容,能更好地维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不仅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
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一说健康就认为是医学上的事,只重视生理的、躯体的健康,而忽视心理的健康。因为没有正确引导,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无法适应青春期生理上的迅
教育的真谛是以育人为本。以育人为本就要教育者关爱学生,重视学生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老师的关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用爱去感化
春的脚步,寂静无声。柔和的阳光,透过薄雾的折射,显得慵懒而柔软。春轻盈地越过朦胧的光线,落在树的枝丫上。我抬起头,惊讶地发现枝丫的几点淡绿,是春留下的脚印,却带来了勃勃生机。
通过探究Ⅰ2与Ⅰ-使淀粉显色的实验条件及实质,纠正现行某些教材上是碘分子与直链淀粉形成络合物显蓝色的错误认识,证明使淀粉显色的物质应该是碘的分子离子而不是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