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放化疗抵抗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及肿瘤靶向纳米药物治疗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在过去20年中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有了飞速发展,但其预后仍不尽如人意,大多数肺癌病人发现时已进入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约为8~10个月。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以上,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化疗是临床治疗肺癌的常用手段,目前一线化疗方案仍以铂类为主,特别是顺铂,单独或与其他化疗药物组合广泛地用于不可切除的NSCLC或者手术后的辅助治疗。顺铂用于化学治疗的机制主要是诱导产生DNA损伤,从而导致周期停滞。但顺铂治疗往往最初治疗效果不错,但后期容易发生化疗耐药而导致治疗失败。放射治疗是肺癌的另一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的DNA物理损伤或来自活性氧自由基的间接损伤来达到局部控制肿瘤细胞的目的。然而,与顺铂耐药性发展相似的是,癌细胞可通过动态相互作用和多种促存活因子的调节而获得对电离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抗性,从而最终导致治疗失败。虽然很多研究已经提出了许多顺铂耐药和放疗抵抗发生的机制,但尚不清楚这两者的发生是否具有相同的分子机制和遗传修饰谱。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在顺铂耐药(A549CisR和H292CisR)、放射抵抗(A549R26和H292R22)细胞与亲代细胞间比较了关于DNA修复和抗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谱,试图揭示导致这两种抗性产生的最关键分子。神经内分泌化定义为形态学的变化和神经内分泌化标记物的阳性染色,如神经胺、神经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嗜铬粒蛋白A、突触素、阿黑皮素原和CD56。神经内分泌化现象可以在多种实体瘤中观察到,包括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但神经内分泌化现象与肿瘤的治疗预后情况可能还是取决于肿瘤细胞的类型。有研究提出神经内分泌化现象参与前列腺癌的化疗耐药,但也研究指出具有高水平神经内分泌化现象特征的小细胞肺癌具有极强的化学敏感性和放射治疗敏感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神经内分泌化现象是否与治疗抵抗相关,是否会导致其恶性进展?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在A549放疗抵抗细胞株(A549R26-1)和H157放疗抵抗细胞株(H157R24-1)中研究了神经内分泌化和放疗抵抗性的相关性。化学治疗目前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没有足够有效的递送方法使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特异性释放,造成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化疗效果的发挥。如何使肿瘤化疗药物具有更佳的选择性及更强的特异性仍然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第三部分中我们构建了一个双重缺氧反应性药物递送系统来实现光动力治疗(PDT)诱导药物释放并且通过光动力治疗诱导的缺氧激活递送药物活性。第一部分DNA修复和抗凋亡相关分子与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抵抗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明确DNA修复和抗凋亡相关分子与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长期使用小剂量顺铂或辐射处理亲代细胞构建顺铂耐药和放疗抵抗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在两个细胞株及对应亲代细胞株间,用qPCR筛检DNA修复和抗凋亡相关分子表达,Western印记分析和IHC分析对比验证;使用相应分子抑制剂及基因敲除细胞株验证对顺铂耐药及放射治疗敏感性恢复情况。结果:我们发现NFκB和TNFα分别是顺铂耐药和放疗抵抗最明显上调的分子。Western印记分析亲代和放射治疗抵抗细胞株及IHC分析A549P、A549CisR和A549R26细胞株造模的移植瘤后其结果更进一步肯定了该结论。用NFκB和TNFα特异性抑制剂、NFκB和TNFα敲除的细胞株也再次证实了,抑制或者敲除NFκB可以逆转顺铂耐药,抑制或者敲除TNFα可以提高放疗抵抗肺癌细胞的放疗敏感性。结论:NFκB和TNFα可用作预测或者诊断放化疗治疗过程中产生抵抗性的标志物。第二部分神经内分泌化与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抵抗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明确神经内分泌化与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长期使用小剂量辐射处理亲代细胞构建放疗抵抗细胞株A549R26-1和H157R24-1;观察细胞形态学上是否存在神经内分泌化特征;IHC验证放疗抵抗的A549R26-1衍生的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比相应亲代细胞衍生的肿瘤组织中更高的NED标志物表达;使用Western印记分析和ELISA测定相关分子水平,使用抑制剂干预及qPCR技术检测相关分子信号通路。结果:我们发现在A549R26-1和H157 H157R24-1中存在明显的癌细胞神经内分泌化特征,并且在放疗抵抗的A549R26-1衍生的肿瘤组织中观察到比在相应亲代细胞衍生的肿瘤组织中更高的NED标志物表达。在进一步的机制研究中,我们发现A549R26-1和H157R24-1细胞中的NED诱发伴随着细胞内cAMP和IL-6水平的增加。腺苷酸环化酶是负责cAMP生成的酶,用腺苷酸环化酶(AC)的抑制剂(SQ22536)或IL-6的中和抗体(Ab)处理放疗抵抗肺癌细胞,可以导致放疗抵抗肺癌细胞中NE样特征减少。此外,我们也发现MEK/Erk是在放疗抵抗肺癌细胞中触发cAMP和IL-6介导的NED诱发的信号传导途径。表现出高NE样特征的放疗抵抗肺癌细胞也显示出比亲代细胞更高的放疗抵抗性和更高的转移潜力。当我们抑制cAMP-或IL-6介导的途径或下游MEK/Erk信号通路时,放疗抵抗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显着增加,并且其转移潜能显著降低。在小鼠体内研究中,通过用MEK/Erk抑制剂治疗荷瘤小鼠可以减少NED,增加放疗敏感性。当用MEK/Erk抑制剂处理荷瘤小鼠时,肿瘤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观察到了 NED/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表达的降低。结论:由cAMP和IL-6介导的通路对NSCLC细胞中放射诱发NED是至关重要的,直接阻断这些信号传导途径或者替代地靶向下游MEK/Erk信号传导途径可以有效地抑制NED过程并降低转移潜力。第三部分光动力强化的双重乏氧响应性纳米药物用于高效选择性抗肿瘤治疗目的:构建光动力强化的双重乏氧响应性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并在体内外实验中验证用于抗肿瘤治疗的高效选择性。方法:合成疏水的烷基化2-硝基咪唑聚乙烯亚胺(PA)和透明质酸二氢卟吩e6(HA-Ce6),两者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并包载生物还原剂类抗肿瘤药替拉扎明。使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测量纳米粒在正常及缺氧条件下的粒径。通过MTT试验测量材料本身以及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抗肿瘤效果。通过抑瘤曲线、HE和凋亡实验验证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体内抗肿瘤效果。结果:整个药物递送系统(PA/HA-Ce6@TPZ)可以通过HA的肿瘤靶向性介导实现肿瘤部位的药物积聚。在受体介导的内吞后,光照(660nm,10 mW/cm2)产生活性氧自由基介导PDT并造成肿瘤局部进一步乏氧的微环境,乏氧环境下疏水的2-硝基咪唑转换成亲水的2-氨基咪唑,从而导致纳米粒的解离、释放替拉扎明,局部的乏氧环境激活替拉扎明活性最终达到光动力效应和乏氧强化的生物还原剂类协同抗肿瘤作用。结论:我们设计并验证了一个双重乏氧响应的纳米递送系统,该递送系统可以对肿瘤组织实现通过PDT诱导乏氧以及PDT和PDT激活的生物还原性化学协同治疗。双重控制释放药物和药物活性的定点激活策略可以使药物高选择性的递送至肿瘤,从而使抗肿瘤治疗效能最大化而副作用最小化。最后对本论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课题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筛选KIAA1199为甲状腺癌乳头状的潜在癌基因[目的]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十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一直在稳步增加,主要是由于该疾病的诊断技术的进步。全世界大约80%的甲状腺癌被诊断为甲状腺癌乳头状癌。KIAA1199已报道与多种肿瘤的恶性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但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未见报道。本部分研究旨在探索KIAA119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与临床病
模拟不同强度静磁场对成肌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研究研究背景在牙颌面畸形发生、发展、治疗和疗效维持中颌面部肌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牙颌面畸形是由于咀嚼肌和口周肌功能异常引发的,此时需要使用矫治器向牙、牙弓及颌骨等需要矫治部位传送矫治力和颌面部肌肉收缩形成的力学信号,就可以改建牙颌形态。临床研究指出,在矫治牙颌面畸形后,并未完全改建面颌肌功能,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维持其疗效。因此需要进行新神经肌肉协调平衡关系的
第一部分KIAA145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患者生存预后关系的研究实验目的: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大多数患者在确诊肺癌时已经处于晚期阶段,而肺癌患者总体治疗效果不佳。KIAA1456蛋白在乳腺癌、结肠癌、膀胱癌、宫颈癌、睾丸癌中呈明显低表达,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而KIAA145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尚未有研究
第一部分USP4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目的:去泛素化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研究认为,靶向去泛素化酶开发相应抗肿瘤靶向药物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策略。我们前期通过公共癌症数据库GEPIA分析发现,去泛素化酶USP4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低表达,但其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因此,本部分基于前期发现,将分析去泛素化酶USP49在NSCLC肿瘤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并考察
背景: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年新增病例约160万例,死亡138万例。肺癌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NSCLC约为所有病例的80-85%。尽管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已应用于临床,但NSCLC的5年总生存率仍不超过20%。NSCLC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是缺少有效早期诊断技术方法。NSCLC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主要取决于其分期,早期治疗效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NSCLC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基因靶向治疗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NSCLC的5年生存率仅为15%。因此探索NSCLC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分子靶点具有重要意义。Rap2b在许多类型的肿瘤中表达上调,但是Rap2b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潜在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本研究旨在探
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逐渐被用于转移性骨肿瘤治疗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是PVP术中最常用的填充材料,其注入椎体后不但可起到可加固病椎缓解疼痛的作用,还可通过聚合时高热以及MMA单体的毒性杀伤肿瘤,但单纯PMMA骨水泥的抗肿瘤作用弱,疗效不持久。免疫治疗是当前肿瘤治疗的研
背景目前,肺癌是全世界最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之首。据统计,在2012年新发肺癌病例为180万(占所有癌症的12.9%),其中160万人死亡(占所有癌症死亡率的19.4%)。几十年前,肺癌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1980年估计有66万新病例,而在2012年上升到180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病例中的58%病例发生在欠发达地区,而我国的肺癌病例形式也日趋严峻。非小细胞肺癌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最新统计,肝癌全球有78.2万新发病例,74.5万死亡病例。目前,HCC在临床上的治疗策略以手术切除、肝移植、放化疗和靶向基因治疗等手段为主。尽管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面随着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HCC患者的长期存活率仍然偏低,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HCC的高复发率和高转移率,从而导致患者的
第一部分 C-型凝集素域家族3成员B影响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分子机制研究目的:研究C-型凝集素域家族3成员B(C-Type Lectin Domain Family 3 Member B,CLEC3B)在肺癌中的基因变化,研究该基因高表达对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并探究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挖掘该基因作为肺癌诊断标志物的潜在可行性,为寻求治疗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或临床病理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