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c-Src抑制剂Oxfendazole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d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肺癌是全世界最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之首。据统计,在2012年新发肺癌病例为180万(占所有癌症的12.9%),其中160万人死亡(占所有癌症死亡率的19.4%)。几十年前,肺癌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1980年估计有66万新病例,而在2012年上升到180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病例中的58%病例发生在欠发达地区,而我国的肺癌病例形式也日趋严峻。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腺癌是其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近40%。在使用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之前,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其中,铂类双联化疗是所有无法治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其有效率为19%,总生存期为7.9个月。有针对性的治疗已经获得显著有效的结果。最近研究表明,c-Src在NSCLC当中高度活化,特别是在腺癌中。同时许多文献报道,c-Src激酶活性水平与NSCLC中的肿瘤大小密切相关。此外,尼古丁和石棉在NSCLC细胞中的促有丝分裂作用可能涉及c-Src的激活。这些观察结果表明c-Src活性通常与多种NSCLC细胞的恶性进展相关。因为已知c-Src是上调受体酪氨酸激酶(包括HER2和EGFR)的重要介质,目前正在开发抑制c-Src活性的治疗策略。最近,在临床试验中已经研究了几种癌细胞中活化的c-Src抑制剂,不仅用于治疗肺癌,还用于治疗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相关临床前研究表明,达沙替尼(BMS-354825)能够显著抑制NSCLC细胞生长减,同时通过下调下游信号的传导来影响NSCLC细胞迁移。以上研究表明,c-Src为NSCLC患者特定亚组治疗的有效靶点之一。c-Src家族属于蛋白酪氨酸激酶,其包含九种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它们在一级结构和功能结构域中显示出高度的相似性。它们具有特定于致癌活化的共同位点,因此一起被称为c-Src家族。目前研究认为,激酶与细胞表面分子密切相关,并通过激活酪氨酸激酶活性介导细胞外信号。顺铂是一种治疗肺癌的常见化疗药物,但肿瘤患者经常对其产生耐药性,其中原因之一是c-Src的过度激活或过度表达。目的1.通过药物筛选,寻找能够有效抑制NSCLC的“老药”。2.评估Oxfendazole(奥芬达唑,OFD)发挥抗NSCLC活性的作用机制。3.在许多肿瘤的发生中,酪氨酸激酶c-Src家族蛋白是公认的原癌基因,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在靶标。本研究旨在评估OFD是否能够作为新型c-Src抑制剂,并阐明其具体机制。4.评估OFD作为新型c-Src抑制剂与化疗药物联用对NSCLC细胞的杀伤作用。并结合上述结果,旨在发现单一药物或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用药的抗NSCLC新疗法。方法1.利用CCK-8技术从FDA批准的药物库中筛选能够显著抑制NSCLC存活的药物。2.进一步利用CCK-8、流式细胞周期分析、蛋白免疫印迹法、裸鼠肿瘤异体移植模型检测OFD的抗NSCLC活性。3.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子对接、细胞因子刺激实验,检测OFD对NSCLC中c-Src活化的影响。并且通过构建c-Src过表达质粒,进一步检测c-Src是否影响OFD的抗NSCLC作用。4.通过与化疗药联合用药评估OFD在NSCLC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结果1.通过药物筛选发现,OFD能够有效抑制NSCLC细胞存活。2.进一步实验发现,OFD在体内外都表现出良好的抗NSCLC活性。另外,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发现,OFD能使NSCLC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同时蛋白免疫印迹发现,OFD显著下调周期相关蛋白CDK4、CDK6和p-Rb的表达,并上调p21、p27的表达。另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OFD能够抑制转录因子E2F1的转录活性。3.OFD显著抑制多种NSCLC细胞中c-Src的活化,并且呈现浓度梯度依赖性的抑制效果。同时,OFD对EGF及TGFβ所诱导的c-Src的活化同样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4.CCK-8检测发现,OFD显著抑制不同NSCLC细胞系的生长,而过表达c-Src能够部分抑制OFD的抗NSCLC作用。同时,分子对接也显示,OFD能够很好地对接到c-Src的活性口袋中。5.CCK-8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表明,OFD通过降低c-Src活化,能够协同增强化疗药对NSCLC的细胞毒性。结论OFD能够显著抑制NSCLC中c-Src的活化,可作为一种新型c-Src抑制剂。同时,OFD可通过抑制c-Src/CDK信号通路来抑制细胞周期进程,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从而表现出良好的抗NSCLC活性。此外,OFD可通过降低c-Src活化来增强化疗药对NSCLC的细胞毒性,从而为临床NSCLC治疗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纳米技术和纳米科学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特别是碳基纳米材料由于其优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例如,作为药物载带和基因传递的平台,作为细胞和组织标记及显像剂,用于肿瘤光热和光动力疗法。另一方面,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也同样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纳米材料进入生物系统中与重要生物分子(例如,蛋白质,核酸和生物膜)在分子甚至原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是它们获得生
第一部分 使用FDG-PET和HRCT的简单预测模型鉴别表现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肺腺癌中的浸润性腺癌背景:肺磨玻璃结节(GGN)是肺密度云雾样增高,在CT上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边缘,其中保留了血管和支气管结构。随着低剂量CT肺癌筛查的普及,肺腺癌的检出率已逐渐提高。先前的报道表明,大多数持续性GGN是浸润前或微浸润性腺癌(MIA),由于多步进展,有20%-30%的结节生长为浸润性腺癌(IAC)。当肺腺癌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和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涎腺恶性肿瘤。分化程度不同,这两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差异很大,中低分化型者对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不敏感,预后较差。因此,亟需探索更多的肿瘤标志物,以预测治疗的有效性,或作为个体化治疗的靶标。溶酶体相关四次跨膜蛋白B(LAPTM4B)是一个新发现的癌基因
第一部分:筛选KIAA1199为甲状腺癌乳头状的潜在癌基因[目的]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十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一直在稳步增加,主要是由于该疾病的诊断技术的进步。全世界大约80%的甲状腺癌被诊断为甲状腺癌乳头状癌。KIAA1199已报道与多种肿瘤的恶性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但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未见报道。本部分研究旨在探索KIAA119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与临床病
模拟不同强度静磁场对成肌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研究研究背景在牙颌面畸形发生、发展、治疗和疗效维持中颌面部肌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牙颌面畸形是由于咀嚼肌和口周肌功能异常引发的,此时需要使用矫治器向牙、牙弓及颌骨等需要矫治部位传送矫治力和颌面部肌肉收缩形成的力学信号,就可以改建牙颌形态。临床研究指出,在矫治牙颌面畸形后,并未完全改建面颌肌功能,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维持其疗效。因此需要进行新神经肌肉协调平衡关系的
第一部分KIAA145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患者生存预后关系的研究实验目的: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大多数患者在确诊肺癌时已经处于晚期阶段,而肺癌患者总体治疗效果不佳。KIAA1456蛋白在乳腺癌、结肠癌、膀胱癌、宫颈癌、睾丸癌中呈明显低表达,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而KIAA145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尚未有研究
第一部分USP4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目的:去泛素化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研究认为,靶向去泛素化酶开发相应抗肿瘤靶向药物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策略。我们前期通过公共癌症数据库GEPIA分析发现,去泛素化酶USP4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低表达,但其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因此,本部分基于前期发现,将分析去泛素化酶USP49在NSCLC肿瘤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并考察
背景: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年新增病例约160万例,死亡138万例。肺癌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NSCLC约为所有病例的80-85%。尽管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已应用于临床,但NSCLC的5年总生存率仍不超过20%。NSCLC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是缺少有效早期诊断技术方法。NSCLC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主要取决于其分期,早期治疗效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NSCLC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基因靶向治疗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NSCLC的5年生存率仅为15%。因此探索NSCLC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分子靶点具有重要意义。Rap2b在许多类型的肿瘤中表达上调,但是Rap2b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潜在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本研究旨在探
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逐渐被用于转移性骨肿瘤治疗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是PVP术中最常用的填充材料,其注入椎体后不但可起到可加固病椎缓解疼痛的作用,还可通过聚合时高热以及MMA单体的毒性杀伤肿瘤,但单纯PMMA骨水泥的抗肿瘤作用弱,疗效不持久。免疫治疗是当前肿瘤治疗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