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教育意蕴 ——基于企业女性管理者的质性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理念的深入贯彻,女性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半边天作用也日益彰显;同时,从世界范围来看,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平等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建设、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和工作权等,国内外妇女事业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缩小劳动力市场中职业地位的性别差距、促进女性卓越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关键所在;而在促进女性获得高层次职业地位过程中,除了依靠政策、制度等外部社会力量外,作为型塑人格与培养价值理念的教育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13名企业管理层知识女性深度访谈,一方面,全面、生动地呈现了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动态复杂过程;另一方面,基于她们职业地位获得的经历,反观她们所接受到的教育,同时,鉴于教育对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具有连贯性,本研究很难割裂地分析某一种教育类型或教育活动对女性某一方面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不同教育时空放在同一分析框架中,进一步将“教育意蕴”解构为三个层面,即教育的动力作用、阻力作用以及提升路径。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第一,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4A”路径。知识女性自身特质(Attribute),即“双性化”特征、坚韧性、自信心、进取心,和所具备的能力(Ability),即对职场环境的适应力、对职业发展的规划力、对行动计划的执行力以及对自我提升的学习力,是她们获得高层次职业地位的内在保障。在追求职业地位过程中,知识女性会展开一系列积极行动(Action),包括物我互动——从容应对职场环境的“多重约束”、不甘于成为晋升“陪衬”、勇于尝试职场极限环境的挑战;人我互动——与领导之间“学会变通与坚持自我”的互动、与同事之间“获得工具理性与情感支持”的互动以及与下属之间“共促发展与相互支持”的互动;自我互动——冲破“玻璃天花板”、寻找“潜力发展区”与打造“核心竞争力”、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最终,知识女性实现了不同层次的职业地位目标(Aim),即“小我型”职业地位(物质性和精神性)和“大我型”职业地位(集体性和社会性)。第二,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教育动力。本研究从动力来源、作用路径及作用结果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时空的教育对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动力作用,具体地:(1)在生活时空的家庭教育中,知识女性通过家庭环境氛围的浸染、父母的身体力行和严格训练,知识女性在模仿学习、自我内化过程中,塑造了自身独特的性格品质、促进了情感的发展以及形成了基本的性别观念。(2)在学习时空的学校教育中,她们通过专业学习掌握基本的生存工具——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避免自己在课堂上被“边缘化”并帮助自己建立强大自信。(3)在职业时空的职后教育中,她们通过艰苦工作环境的磨炼学会职场生存,通过不断变化的工作挑战促进自我突破与持续前进,通过支持性人脉网络获得经验积累和情感支持。第三,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教育阻力。本研究从教育的负向功能视角,进一步分析了教育在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过程中产生的阻碍作用。具体地:(1)带有性别标签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女性发展的低期待、对女性情感发展的忽视以及建立支配型亲子关系,限制了女性的发展、阻碍了女性积极情感的建立,同时,在无形中强化了她们的依赖性、弱化了独立性。(2)“去性别化”与“再性别化”的学校教育中,两性之间“均衡与同一”的背后隐藏着深层的性别不平等,并通过隐性校园文化对女性的性别观念进行了再塑造,同时,导致女性在课堂教学中的边缘化处境。这样的学校教育氛围使得女性忽视了性别不平等、强化了女性对传统性别观念的认同、导致女性产生“习得性无助”。(3)性别差异“合理化”的职后教育中,企业文化依然存在对女性的“轻视”,两性员工之间的教育与培训资源分配不均衡,同时,女性员工普遍缺乏工作导师的指导。最终导致女性员工无法充分提升能力水平、难以融入工作组织中的人际网络、缺乏工作和情感支持。第四,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教育提升路径。本研究基于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4A”路径、教育动力和教育阻力,进一步从教育观念和教育行动两个层面,为女性教育与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提升路径,以期更好地助力知识女性获得高层次职业地位。在教育理念方面:不同的教育时空应构建基于“新型两性关系”的现代社会性别观、以“女性全面而卓越发展”为核心的女性素质教育观以及基于“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女性理想信念观。在教育行动方面:(1)在生活时空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通过开展基于日常语言与行为互动的“濡化式”教育,促进女性现代社会性别观念和个人品质的形成。(2)在学习时空的学校教育中,基于秩序化学习时空,教师应将“现代社会性别观”融入课程设置,采用以“合作参与”为核心的教学法,并开展“关系性”教学实践;基于非秩序化学习时空,学校应为女性“参与学校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参与学生组织和社团的组织工作、参加社区和社会服务工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3)在职业时空的职后教育中,企业应将“现代社会性别观”融入企业文化,通过文化氛围的熏陶,实现对知识女性性别观念和职业情感的教育;通过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的考验与磨练,促进知识女性“品格的次级社会化”,并推动她们不断寻求自我突破与持续学习;企业还应促进女性员工与工作导师以及“女性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双向交流,使她们不断积累工作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以及持续获得情感支持。总之,知识女性在职业地位获得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她们能够积极适应职场环境、始终保持学习状态并不断寻求突破,这与她们成长发展所经历的不同时空的教育密不可分。本研究深入分析了教育在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中的动力作用并探寻行之有效的教育提升路径,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女性教育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前列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着男性健康。由于早期前列腺癌缺乏明显的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就诊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到了癌症晚期并发生远处转移,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深入了解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前列腺癌临床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显的尤为迫切。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ment,TME)是肿瘤所处的一种由多种细胞、基质组成的独特生长环境,其中主要
浒苔(Ulva prolifera)隶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石莼纲(Ulvophyceae)、石莼目(Ulvales)、石莼科(Ulvaceae)、石莼属(Ulva),藻体为鲜绿色或淡绿色,高度可达1-2m,直径可达2-3mm,有较多分枝,主枝显著,分枝细长,拥有典型的单层细胞管状构造,色素体不布满细胞内,有1个淀粉核。自从2007年以来,每年我国黄海都会暴发大规模主要由浒苔构成的
目的:⒈通过对薄层液基细胞学(TCT)、HR-HPVDNA分型检测、TCT+HR-HPVDNA分型检测方案的筛查效能分析,发现现有宫颈病变筛查方案的缺点和不足。⒉探讨ELISA法和FISH法检测宫颈分泌物和脱落细胞中HPVE6/E7、信号转录与活化因子3(STAT3)、生存素(Survivin)蛋白和m RNA含量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为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宫颈病变筛查提供新方法。方法:1分析2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肾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 RCC),约占75-85%。肾透明细胞癌是典型的富含血管肿瘤,血管生成与肾透明细胞癌的预后和进展密切相关,针对肿瘤新生血管的靶向治疗逐渐成为晚期肾癌重要治疗方法。但目前以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
慢性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阿片类药物吗啡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疼痛最有效且广泛使用的镇痛药,长期使用吗啡会引起吗啡耐受。吗啡耐受是指患者反复使用吗啡后出现镇痛效应减弱的现象,需加大用药量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即表现药物量效曲线的右移。吗啡耐受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成为疼痛治疗中的棘手问题。此前针对吗啡耐受的研究多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认为吗啡耐受与阿片受体下调
第一部分AOC2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的研究目的通过慢病毒感染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株(human retinal endothelial cell lines,HRECs),过表达铜依赖胺氧化酶(amine oxidase,copper containing 2,AOC2)基因,检测过表达AOC2对HRECs体外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分析AOC2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
近两年来我院对化疗后引起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华蟾素内关穴位注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疾病情况:本组患者60例,其中胃癌15例,肝癌24例,肺癌18例,恶性淋巴瘤3例。出现呃逆时间长达1个月,短则1周。1.2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常规消毒前臂内侧,用5ml注射器,7号针头,抽取华蟾素5ml,取左侧或右侧内关穴
期刊
(1)考古学是利用古人的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真正意义的考古学研究既要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也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这些成果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中华文明能持续数千载而不衰且日益光大,其中一定有着其他文明不可比拟的优秀传统,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对于这一宇宙观的探索也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工作。(2)天文学的起源与文明的起源大致处于同一时期。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