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7-92基因簇在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er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前列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着男性健康。由于早期前列腺癌缺乏明显的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就诊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到了癌症晚期并发生远处转移,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深入了解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前列腺癌临床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显的尤为迫切。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ment,TME)是肿瘤所处的一种由多种细胞、基质组成的独特生长环境,其中主要的细胞组成成分是一种具有有平滑肌细胞和正常成纤维细胞双重特性的、被活化的成纤维细胞,也被称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CAFs能够通过分泌各种因子及参与信号转导,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转移及浸润等。已有文献证实,miR-17-92基因簇作为癌基因能够显著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但是该基因在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中发挥的作用鲜有报道。因此,在肿瘤微环境中深入研究miR-17-92基因簇对肿瘤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或可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研究目的本研究试图阐明在miR-17-92基因簇在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中,对肿瘤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产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潜在作用机制。第一部分miR-17-92基因簇对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具有G418抗性的正常前列腺成纤维细胞株WPMY-1,便于后续共培养研究。建立非接触式细胞共培养模型,收集对照组前列腺癌细胞DU145-contorl和实验组mir-17-92基因簇高表达前列腺癌细胞DU145-miR-17-92的条件培养基,并对WPMY-1培养48h。同时,建立接触式细胞共培养模型,将DU145-control和DU145-miR-17-92细胞分别与WPMY-1细胞混合培养48h,并通过G418药物筛选作用,去除前列腺癌细胞。通过x CELLigence系统实时动态观察经过处理后的WPMY-1细胞的生长、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经过处理后的WPMY-1细胞增殖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PMY-1细胞凋亡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WPMY-1细胞中成纤维细胞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标志物表达。应用ELISA法检测WPMY-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处理后的WPMY-1细胞相关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具有G418抗性的正常前列腺成纤维细胞WPMY-1。在非接触式共培养体系中,前列腺癌细胞DU145-miR-17-92的条件培养基对正常成纤维WPMY-1细胞的生长、增殖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细胞凋亡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在DU145-miR-17-92细胞条件培养基的影响下,成纤维细胞获得了显著的迁移和侵袭能力。IHC检测发现WPMY-1细胞在DU145-miR-17-92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下出现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标志物Desmin和FAP高表达。在蛋白表达水平方面出现AKT信号通路和ERK信号通路的活化,Desmin,HGF,ITGB1、Kreatin8/18蛋白上调。ELISA结果显示,TGF-β1和CXCL-12/SDF-1在DU145-miR-17-92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DU145-control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组,CXCL-8/IL-8和CXCL-13/BCL/BCA-1则相反。在接触式共培养体系中,与DU145-control细胞进行培养后的成纤维细胞WPMY-1出现了大量死亡,而与DU145-miR-17-92细胞进行共培养的WPMY-1能够存活。实验显示,虽然与DU145-miR-17-92共培养后的WPMY-1细胞在生长与增殖方面发生明显抑制,但其细胞凋亡率表现为降低。共培养后WPMY-1细胞并未获得迁移能力,对侵袭能力无显著影响。在蛋白表达水平方面,与DU145-miR-17-92细胞进行共培养的WPMY-1细胞的p-AKT-473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上调,但ERK1/2蛋白表现为下调。PTEN、Cyclin D1蛋白表达则出现一定程度下调。Desmin、Bcl-xl与ITGB1表达升高。TGF-β1、CXCL-8/IL-8、CXCL-12/SDF-1和CXCL-13/BCL/BCA-1四种因子的分泌,在共培养后的WPMY-1细胞中都出现了显著上调。第二部分mir-17-92基因簇在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成纤维细胞和前列腺癌细胞相互调控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建立非接触式细胞共培养模型,收集前列腺正常成纤维细胞WPMY-1的条件培养基,分别作用于前列腺癌DU145-contorl细胞和DU145-miR-17-92细胞,培养48h。同时,建立接触式细胞共培养模型,将WPMY-1细胞分别与DU145-control和DU145-miR-17-92细胞混合培养48h,并通过嘌呤霉素的药物筛选作用,去除前列腺成纤维细胞。通过x CELLigence系统实时动态观察经过处理后的DU145-control和DU145-miR-17-92细胞的生长、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处理后的两组前列腺癌细胞在细胞增殖方面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后的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处理后的两组肿瘤细胞的相关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在非接触式共培养体系中,WPMY-1条件培养基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miR-17-92细胞及其对照组DU145-control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细胞凋亡则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两种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但是在侵袭能力方面没有明显变化。在蛋白表达方面,DU145-miR-17-92细胞PTEN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有一定程度的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在两组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的降低,Bcl-xl仅在DU145-control细胞中出现低表达。ERK信号通路中p-ERK1/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迁移与侵袭相关蛋白ITGB1、Kreatin8/18和MMP9在DU145-miR-17-92细胞组中表达的上调程度明显高于DU145-control细胞组。两组肿瘤细胞的相关细胞分泌因子TGF-β1、CXCL-8/IL-8、CXCL-12/SDF-1和CXCL-13/BCL/BCA-1,在成纤维胞条件培养基的影响下分泌量均显著降低。在接触式共培养体系中,与WPMY-1细胞共培养后的两组前列腺癌细胞在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方面无明显变化。细胞生长在48h前的DU145-control细胞中出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在32h前的DU145-miR-17-92细胞中则出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以上差异均随时间进展逐渐消失。细胞凋亡率在DU145-control细胞中出现了明显的升高,同时伴随有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但在DU145-miR-17-92细胞中则出现了显著的降低。在蛋白表达水平方面,DU145-miR-17-92细胞中p-ERK1/2蛋白的表达出现了明显的下调,p-AKT-437及ITGB1则是上调。其蛋白则无明显变化。两组细胞在TGF-β1和CXCL-8/IL-8的分泌中均出现上调,CXCL-12/SDF-1分泌上调仅出现在共培养后的DU145-miR-17-92细胞中,CXCL-13/BCL/BCA-1的分泌在两组细胞中均无显著变化。第三部分mir-17-92基因簇对前列腺癌细胞外泌体蛋白的影响方法对前列腺肿瘤细胞的外泌体蛋白进行提取,使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外泌体标志性蛋白表达。使用蛋白质色谱质谱法进行外泌体蛋白质组学鉴定并比较外泌体蛋白数据库相应蛋白表达。对差异性蛋白进行热图分析、韦恩图分析、GO分析、代谢通路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应用q-RT-PCR方法检测外泌体中miR-17-92基因簇表达情况。对外泌体进行染色并行进行细胞內吞实验。结果外泌体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显示,所提取蛋白成功表达外泌体特异性蛋白Flotillin。蛋白质谱技术检测结果显示,所提取肿瘤细胞外泌体中所提取的1677个蛋白中,有1407个蛋白被外泌体数据库Exocarta收录,命中率为83.90%。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显示,DU145-miR-17-92细胞组与DU145-control细胞组间具有大量显著的差异性表达蛋白,且差异性蛋白主要来源于外泌体、溶酶体等成分,主要参与了蛋白质代谢,转运,细胞代谢,细胞生长及能量代谢等过程。差异性蛋白质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催化活性,转运活性,连接酶活性,热休克蛋白活性,转录调节活性等方面。KEGG富集结果显示,差异性蛋白在碳代谢和内质网蛋白质进程通路的富集程度很高,其次为紧密连接、吞噬体途径、蛋白酶体途径等。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DU145-miR-17-92细胞外泌体中,miR-17-92基因簇各家族成员均有明显高表达。外泌体与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分泌外泌体可以被正常成纤维细胞成功摄取。结论1.miR-17-92基因簇可以通过细胞间非接触方式显著活化正常成纤维细胞AKT和ERK信号通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抑制凋亡,并赋予其细胞迁移的能力。同时,miR-17-92基因簇可以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向CAFs的转化。miR-17-92基因簇可以通过细胞接触的方式维持成纤维细胞的存活状态,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凋亡,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向CAFs的转化。2.前列腺正常成纤维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外分泌的方式抑制肿瘤细胞内AKT信号通路的活性,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增殖,促进其凋亡,同时增强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其生物活性因子的分泌功能。成纤维细胞也可以通过细胞间接触方式,活化miR-17-92基因簇高表达肿瘤细胞的ERK通路,抑制其凋亡,并促进肿瘤细胞分泌生物活性因子。3.miR-17-92基因簇高表达细胞的外泌体中含有丰富细胞活性物质,并且高表达miR-17-92基因。肿瘤细胞外泌体很可能通过细胞內吞的方式转运miR-17-92基因簇,并对正常成纤维细胞产生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胃癌,是目前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年来我国在胃癌防治工作中取得了很大进步,治疗效果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5年的生存率仍然很低,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不清楚。胃癌干细胞是一些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与肿瘤恶性程度、耐药及转移高度相关。SPOP基因是一种高度保守性的基因,其缺失可能引起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前期研究已经发现SPOP在很多实体肿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EphA8的表达的检测,并以EphA8为靶点,研究调节EphA8基因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阐明调控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分子机制,明确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病理意义。方法:第一部分分析EphA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1.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50例乳腺癌石蜡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含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制备组织芯
乳腺癌是由乳腺上皮细胞发生癌变而产生的恶性肿瘤,也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改变,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迅速增长。尽管目前基于新的肿瘤靶标的靶向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乳腺癌术后的远端复发和转移性,导致了部分乳腺癌患者预后仍然不理想。因此,寻找乳腺癌治疗的靶标和预后标志物,探讨关键分子对乳腺癌发病的调控机制,研发特异性靶向治疗制剂,是近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大部分的成果还是在传统的计算机上用软件的方法实现的。当前计算机依赖的硬件架构是传统的冯诺依曼体系,在这种体系中需要将运算和存储分离成两个独立的单元,计算机在处理指令的时候需要不停地在这两个单元之间传输数据,这制约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能耗。反观人脑则可以用非常低的能量处理极其复杂的问题,这是因为大脑中有上万亿个神经元且每个神经元之间均产
相干结构(关联)是光场调控的一个重要自由度,通过光束相干结构调控,光束可具备一些奇特的传输特性,例如:自聚焦、自偏移、自整形、自分裂、自愈合等。由于相干结构调控可以引发这些奇特的传输特性,因此相干结构调控在大气激光通信、微粒操控、粒子俘获、光学成像、材料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相干结构调控在大气激光通信中的应用。基于广义惠更斯-菲涅尔原理,研究激光束在自由空间和湍流大气中的传输
第一部分X染色体连锁的长链非编码RNAlnc-XLEC1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关联研究研究目的:一般情况下,人类基因组中大约95%以上的核苷酸都有转录现象。然而其中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确只占了整个基因组的1~2%,这说明稳定转录的RNA中绝大部分是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非编码RNA又可以根据其长度被区分为microRNA和长链非编码RNA(本身不编码蛋白并且转录本超过20
自1987年C.W.Tang发明双层结构以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可见光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固态照明等领域。相较而言,深红光特别是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发展相对落后。但深红/近红外发光材料在夜视仪、信息安全存储、光学通信等新兴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近年来研发新型高效的深红/近红外发光材料成为了有机光电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目前,适用于深红/近红外电致发光器件的有机材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感染性疾病之一,是全球十大致死性疾病之一。据2017年WHO报道,全球约有1/3的人口感染结核菌,近104万人患结核病,,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巨噬细胞作为抵御结核分枝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可以吞噬病原体,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并启
目的: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的功能障碍在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患者中能引起炎症反应。然而,CFTR在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化形成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本文重点研究CFTR能否抑制载脂蛋白E缺陷型(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apoE-
第一部分:骨质疏松患者外周血和骨组织中miR144-3p表达是下降的目的: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稳态失衡的老年性疾病。最近的研究也已经发现,miRNAs在骨发育、骨稳态和骨重塑的过程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miRNAs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我们选择了 10个以前研究与骨代谢相关的miRNAs进行定量研究它们在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患者外周血和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寻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