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动词“死”字句中的主宾互易现象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k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动词“死”字句是指部分心理动词如“恨、想、愁”等和表程度义的“死”共同构成的如“我恨死她了”一类的句式。这类句式中存在着一个特殊而又有趣的主、宾互易现象,即:“N1V死N2了”变成“N2V死N1了”后,两句所表基本义相同。 这类主宾互易现象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同义现象,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对此类现象已有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如:宋玉柱(1981)、李宇明(1987)、任鹰(1999、2001)等就分别探讨过“可逆句”、“存现句”、“供用句”和“动结式述语结构”中的主宾互易现象。但对“(N1)V死(N2)了”中的主宾互易现象还没人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文全面分析“(N1)V死(N2)了”中的主宾互易现象,在此基础上找出影响主宾互易的内部机理,揭示心理动词及心理动词“死”字句中的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问题。 全文除解题和结束语外,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能进入“(N1)V死(N2)了”句式的心理动词进行语义特征分析。本节按照国内外语法学界通行的分类方法,把心理动词分为正向心理动词和反向心理动词,并分别对其语义特征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是对该句式中主宾互易现象作具体考察。根据充当N1、N2名词或代词的不同,将该类现象具体分为五类进行研究。并由此分析探讨影响A、B两式互易的内部机制。 第三部分分析该句式的结构变体“N1把N2V死了”和“N2把N1V死了”的主宾互易情况。根据充当N1、N2名词或代词的不同和第二部分的分析,将此现象分两类考察。并对两类“把”字句进行界定。 第四部分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分析A、B两式的异同。
其他文献
心理词库是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和理论语言学共同关注的问题,它主要涉及各种词汇信息(形、音、义)在大脑中的表征和提取。双语心理词库则是该研究中一个较独特的领域,研究重点
上古中国,从图腾崇拜角度看,主要分为西北华夏龙族和东南东夷鸟族。从炎、黄之战,到秦灭六国,龙族与鸟族一直处于融合过程中。汉代,这个过程在中原基本完成,青龙、朱雀同为四灵,龙逐渐演变为皇权的象征,鸟固定为凤凰,成为皇权的配角,(可能因为胜利者是龙族的黄帝和秦吧)。但是,这个过程在西南边陲的四川、云南一直没有完成,神秘、浪漫的鸟崇拜一直延续。川滇文化有许多差异,但从鸟文化类型上讲,却有相似之处,本文仅
报纸
本文面向自动句法分析的实际需要,对大规模真实文本中动宾搭配的自动识别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了“概念+词语”匹配模型,并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词语+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快速从海量文本中高效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关键问题,也推进了文本分类技术的发展。文本分类主要分为预处理、特征提取及分类识别
《红楼梦》中,宁国府贾蓉之妻秦可卿,品貌双优,可是却被评为乱伦之人。本文从秦可卿的形象塑造出发,再论她和贾珍的关系。其实并非是乱伦之情,而是被封建社会所不融的真挚之
本论文在阐述二语习得的研究结果对于语言测试影响的基础上,借用斯基汉(1998)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即以认知负担来预见任务难度的这一视角,研究了两个问题:1)不同认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12号),完善人才发展制度,现就支持海南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总
报纸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一种宽广深邃的世界视野把握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和全球背景,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最新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作出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而成,是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的系统而详尽的总结。东汉末年,高诱注《淮南子》,高注是现存最早的《淮南子》注本,是研究
<正> 自布热津斯基1978年5月访华之后,中美关系明显改善。一方面,美国的对苏政策日趋强硬;另一方面,中国逐步降低了批评美国对外政策的调子。双方在反对霸权主义问题上的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