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as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快速提升,使得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由于其对第三产业产生着较大影响,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业,不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差异使得竞争态势逐渐加剧。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城市群,长三角广阔的旅游市场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均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到访。自上世纪起,旅游竞争力开始被国外学者分析和研究,并逐步引起各个不同学科的关注和研究的兴趣,研究的地理空间尺度不断细化,涵盖了国家、区域、城市甚至更小的范围,研究的内容也逐渐从理论扩展到实证研究。我国现阶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动力,但合作中的竞争态势也不断深化,地区间的竞争差异逐渐显现,分析长三角地区旅游竞争力的时空变化和差异,可以更全面直观的了解和把握旅游发展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为今后在竞合关系下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借鉴前人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建立起本文所研究的评价体系,从三省一市的统计年鉴和官方统计局中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对长三角地区的旅游竞争力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展开测度研究,根据评价得分将长三角41个城市进行类型的划分,再运用空间统计方法计算集聚指数和空间重心转移坐标,探讨近10年来旅游竞争力的时空分异特征,阐明时空变化的差异和趋势,最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剖析其影响要素。经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从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结果上能够发现,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和合肥是长江三角洲旅游竞争力的中心区域,评价得分最高,而安庆市、宿迁市和舟山市则在长三角地区的旅游竞争力最弱,其竞争力的提高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长三角城市进行了类型划分,共包含四类分别是是强旅游竞争力城市、较强旅游竞争力城市、较弱旅游竞争力城市以及弱旅游竞争力城市。(2)从旅游竞争力的时序变动趋势上可以得出,长三角旅游竞争力在十年间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变化幅度非常明显。五个子要素中,旅游社会总量竞争力、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设施竞争力和旅游环境竞争力的变化和旅游竞争力的时间变化趋势大体上保持一致,均为缓慢的波动增长,但旅游资源竞争力的增长幅度最大。通过对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系数的计算,可以发现长三角城市间以及城市与区域间的绝对差异在缓慢扩大,而相对差异在时序变动上有波动缩小的倾向。(3)从空间特征上来看,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空间等级差异明显,上海的旅游竞争力在长江三角洲始终处于核心位置。旅游竞争力和旅游环境竞争力的空间等级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特点,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资源竞争力和旅游设施竞争力的等级情况较为相似,主要是东南地区等级高,西北地区等级低,而旅游社会总量竞争力空间等级高的区域集中在浙江省,等级低的区域集中在安徽省和苏北地区。旅游竞争力和子要素的空间集聚情况与等级分布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东部沿海区域竞争力的集聚水平高,而西北地区的集聚程度比较低。旅游竞争力及各个子要素的热点和次热点的分布都比较分散,且面积较小,温点区大多集中在长三角北部地区,而次冷点区和冷点区则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东北角和西部地区。旅游竞争力的空间发展重心在苏南地区,先向西转移,再向西北转移,在方向上呈现不断收缩的特征。旅游社会总量竞争力、业绩竞争力、设施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的空间重心转移方向依次为西南地区、西部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在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方向扩散性。而旅游资源竞争力由于其椭圆的转角逐年减少,空间重心呈现出东北-西北的转移特征,在南北方向上不断扩散,而在东西方向上,有收缩的趋势。(4)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影响要素是人均生产总值,这个因素与旅游竞争力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和总结提升长三角旅游竞争力的相关措施。(5)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把旅游竞争力的各个子要素从空间等级差异、空间集聚状况和重心转移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深入展开研究。本文的指标主要是从旅游目的地的供给方面建立,今后在构建评价指标时应当加强和侧重对游客需求视角的补充。
其他文献
中国山水画在自身发展的历史中,形成了一系列理法皆备且品类繁多的艺术表现“程式”。程式化是艺术家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概括成富有条理性的形式语言,画家初以程式为师,再将程式化回归于造化,以师造化之所得。历史上有这样四位画家,他们从最初都师法传统,后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后世画家推崇与追随的艺术大家。他们分别是董其昌、吴湖帆、张大千、陆俨少。他们共同借助峒关蒲雪题材作为一个突破口,为“青绿”“
贝西·黑德是博茨瓦纳最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由于她自己深受南非种族隔离的迫害,她的小说大多以种族歧视、社会压迫等为主题。《权力之问》是贝西·黑德的自传体小说,深刻描写了种族歧视、民族主义,以及这些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心理伤害。本文以贝西·黑德的《权力之问》作为研究对象,以后殖民语境中的精神分析法作为理论基础,研究主人公伊丽莎白疯癫的原因以及逐渐被治愈的过程。伊丽莎白的精神病症并不是因为家族遗传,而是种族
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家庭和国家的重视。低保家庭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在我国数量庞大,国家和社会虽然对此进行了一定关注,但仍有待进一步的加强。本文选取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库中2013年和2014年的家长数据,以低保家庭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个案法,对低保家庭教育支出行为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首先,通过考察低保家庭教育支出行为的现状发现:从教育支出费用来看,教育支出费用偏少、教育支
教育“减负”政策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学业负担过重的教育现实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历年来,国家出台的教育“减负”政策及措施层出不穷,然而,政策的实施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减负之路依然阻力重重。过重的学业负担不仅影响了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分析“减负”政策实施中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行为,厘清政策实施的阻力来源,对于促进政策的落实具有深远的意义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培养道德判断能力的关键时期。关于道德判断的经典理论——社会直觉模型(Social Intuition Model)认为,个体在进行道德判断时,不只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而非理性的情感因素可能是更深层或更原始的道德判断的心理要素,这是一个由情绪驱动迅速且无意识的直觉反应。此后,道德判断中的情绪因素开始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并相继
经济全球化带动要素配置全球化,知识经济凸显人力资本价值,由航空运输驱动的第五冲击波使得国际人力资本全球流动成为常规现象。从全球市场争取高级人力资本是21世纪地区甚至国家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在此战略的指导下,国内各地对国际人力资本的吸引表现为用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海外人才来华就业和创业,努力打造国际人才集聚高地。在国际人力资本争夺战的背后,需要考虑到人力资本是一
《图画日报》产生于宣统元年(1909),是中国最早日报形式的石印画报。该画报用图文的方式生动记录着清末上海的都市商业民俗风情。《图画日报》对这一时期的都市商业民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界对于《图画日报》的研究主集中在社会历史、社会文化、女性、戏剧、传播、文本层面,而涉及都市商业民俗方面的研究极少。本论文从民俗角度出发,以《图画日报》所呈现的上海都市商业民俗图文为个案进行研究,分析相关报道,系统探讨
公司章程于形式上作为从公司设立、经营管理到解散所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文件,是公司内部的最高自治规范,却与实际中之功能相去甚远、名不符实,于法律适用的态度上模棱两可、争
徐峥的囧途系列和宁浩的疯狂系列电影已成为近年来中国喜剧电影市场的两大热门品牌,获得了观众和市场的认可。真实生活中的“囧事”是徐峥创作囧途系列的现实来源;宁浩开创了一条幽默表现真实生活、荒诞反映社会现实的创作风格。本文以别现代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徐峥囧途系列和宁浩疯狂系列电影背后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因素杂糅的状况,在总结归纳出“囧”和“疯”作为审美形态的特征的同时分析其内涵生成性。“囧”和“疯”审
中国景点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吸引无数外国游客前来观赏。上海市青浦区青龙古寺,宗教文化气息浓厚,在众多景点中独树一帜。笔者翻译了《青浦区青龙古寺(宗教文化版)简介》,将之作为案例加以探析,以期有效开展对外宣传,提升青龙古寺的导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国外游客,促进青浦区经济发展。本翻译实践报告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研究了佛教用语的翻译,朝代年代的翻译,古文楹联的翻译以及长难句、四字格、省略句的翻译。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