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面摩擦诱导磁化现象的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擦磨损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通常伴随着热、电、磁的产生。有关摩擦生热和摩擦生电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摩擦磁化现象却往往不容易引起注意。对于摩擦磁化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现在还未能够完全掌握摩擦磁化的相关特性及机理。随着工业生产对机械性能要求变得日益严苛,摩擦磁化现象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摩擦磁化现象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预防并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利用其改善零部件机械性能。齿轮是传输运动和动力的关键零件,齿轮传动系统在机械传动中占据主导地位。齿轮的啮合传动必然会伴随着齿面之间的摩擦,而铁磁性材料的摩擦会产生摩擦磁化的现象。齿轮啮合过程中齿廓间的运动方式是滚动与滑动复合的运动,所以为研究齿面摩擦而引发的磁化特性,本文首先设计相关试验分别对滑动摩擦磁化和滚动摩擦磁化规律进行相关探究,再结合两者的试验结果对齿轮啮合面的磁场变化情况作进一步探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铁磁性材料进行滑动摩擦磁化试验研究,使用特斯拉计测量出磁感应强度分布,通过改变接触形式、摩擦时长、载荷、速度和润滑状态等条件,得出滑动摩擦磁化的一般性规律。(2)试验考察不同材料摩擦磁化情况,结合已有的磁学理论解释试验结果。由试验可知,不同的材料对同一铁磁性材料产生摩擦磨损时,无论摩擦材料是否是磁性材料,被磨损的铁磁性材料都会产生磁化现象,且磁感应强度与摩擦材料的硬度有关;同一材料对不同的铁磁性材料造成摩擦磨损时,铁磁性材料的摩擦磁感应强度与其内部组织结构、硬度和磁性性能有关。(3)搭建简易的滚动试验机,试验考察滚动对接触表面的磁化作用,通过改变滚动时长、载荷和滚动速度探讨不同工况对滚动摩擦磁化的影响,得出滚动摩擦磁化规律;进一步对推力球轴承工作过程中滚道表面的磁场强度进行研究,对比轴承正常工作和失效后的磁化现象,得出轴承滚道的磁化规律。(4)理论分析齿轮啮合时齿廓的相对运动形式,计算出齿廓的相对滑动速度和滑滚比的变化,分析出齿面摩擦力的分布;通过试验探讨了齿轮啮合传动过程中齿面磁化情况,并且改变试验条件得出齿面的磁感应强度与齿轮啮合时长、负载和转速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机场附近发生的恶劣天气是造成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之一,航班延误通过航班网络和空中交通网络在航空运输系统中传播,理解航班延误传播模式和机制对于预测和管理航班延误非常重要。已有航班延误传播模型和方法大多忽略天气的影响,采用航班网络或贝叶斯网络等方法进行延误分析。本文采集了大量的机场天气数据和航班延误数据,对不同天气系统下的航班延误网络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量化机场气象数据,评估各机场恶劣天气临界值,
跑道入侵问题是影响机场场面运行安全及效率的首要问题,由于场面监视手段存在固有缺陷以及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带来的差错,实现跑道入侵预警系统已迫在眉睫。为了弥补场面监视手段的不足与管制员的“错忘漏”等差错,本文提出了基于跑道运行偏差识别及控制的跑道入侵预警技术,主要针对管制指令获取与推演、航空器轨迹预测以及跑道入侵预警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本文通过ADS-B的监视手段获取机场场面的车辆/航空器的状态信
理解其他物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助于了解蛋白质功能以及调控蛋白质的行为,故其已成为化学、生物与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原子力显微镜(AFM)是研究生物或非生物样品的一种重要工具,不仅可以在大气或液体环境对生物材料在原子尺度上进行表面测量,还能从单分子水平上对生物分子动态识别过程进行解析,是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的强有力手段之一。因此,本论文以金-二硫化钼复合材料(AuNP-Mo S_2)、金纳米颗粒(A
焦炉煤气是一种优质的资源,可用于合成天然气、合成氨、制甲醇等,然而焦炉煤气中COS的存在影响了其后续利用,对其进行深度脱除是焦炉煤气能否大规模顺利实现转化利用的关键。加氢转化法是焦炉煤气制甲烷工艺中脱除COS的主要方法,其特点是脱除精度高、操作简单,且可直接利用煤气中的H_2。传统的加氢脱硫催化剂以Al_2O_3为载体,过渡金属钼、钴、镍、铁的硫化物为活性组分,然而Al_2O_3与过渡金属元素间的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不论是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发展和完善,都是我们党以自我革命领导推动中国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
卫星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支撑性数据,需求量巨大、作用日趋重要。随着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建设,对获取的多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用于土地覆盖利用、资源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应用需要持续推进。其中,高分六号(GF-6)卫星是我国首颗具备红边波段的遥感卫星,同时也是世界首颗宽视场多光谱中高分辨率卫星,其WFV影像幅宽可达800公里,其新增红边波段更有利于植被、建筑的精细分类等,且
作为一种具有酶活性的人工纳米材料,纳米酶吸引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兴趣。与天然酶相比,纳米酶易于修饰,且具有更高的催化稳定性和更低的制造成本。纳米酶不仅是优良的天然酶替代品,还具有纳米材料独特的物化性质,可以构建用于催化、传感和药物递送等应用的多功能平台。因此,纳米酶在生物传感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金铂纳米酶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催化活性,引起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
电火花放电加工主要依靠脉冲电源能量输出,加工效率一般较低,而烧蚀加工虽大幅度提高了加工效率,但同时带来了表面变质层严重、影响零件后续加工等难题。本文提出了雾化烧蚀-电解复合铣削加工技术,其工作介质采用“电解液-氧气”雾化介质。该加工技术有两大特点,一是主要的蚀除能量是依靠材料自身燃烧所释放的化学能,二是通过微电解加工作为辅助手段对工件表面进行修整,减薄了变质层,达到了改善表面质量的目的。本文的主要
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的关键点,直接影响旅客出行能否实现、是否顺利,与当地的对外交流活动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有必要研究区域机场网络的可达性,以推动地区航空运输系统的一体化发展。本文运用复杂网络基础指标分析了区域机场网络的拓扑特征后,建立了机场航线网络可达性评估模型;基于机场的可达性现状,建立了机场群航线网络整体优化模型。旨在对区域内各机场的可达性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对区域机场航线网络进行总体规划。核心内
2018年我国粗钢产量的为9.283亿吨,占全球产量的51%,钢铁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生产原材料。在结构钢加工生产过程中,传统的机械性能检测方法是做成标准试件进行破坏试验。该方法效率较低,无法实现实时生产过程中的性能检测,所以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实时测量材料的机械性能参数具有重要意义。屈服强度是材料的机械性能之一,是塑性材料发生破坏时的极限工作应力。本文基于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对铁磁性材料屈服强度的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