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间歇性观测的水声网络时钟同步算法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vllnv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海洋资源及其环境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水声传感器网络也引起学术、工业、军事等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水声传感器网络水下定位、环境监测、海底探测、目标识别、通信等诸多应用都需要水声网络时钟同步技术的支持,因此水声网络时钟同步技术是传感器网络应用的重要支撑。水声传感器网络环境和陆上传感器网络差别很大,比如水下传输时延比较大,能量受到限制。这些都使得陆上的时钟同步算法不能直接移植到水下环境之中,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新的节能性好的水声时钟同步算法来解决水下环境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高效节能的水声网络时钟同步算法和基于间歇性观测的水声网络时钟同步算法,基于间歇性观测的同步算法是基于高效节能同步算法的基础之上提出的。高效节能的水声同步算法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锚节点向待同步节点发送消息包,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时钟的频率漂移。第二步由锚节点发送自己的位置和时间信息给待同步节点,待同步节点根据这些信息估计出本地的时间偏差,整个过程待同步节点都只需要接收消息包,而不需要发送,因此能耗很低。基于间歇性观测的时钟同步算法中待同步节点采用休眠模式,在没有观测值的时候我们用间歇性观测的卡尔曼滤波器来估计时钟的频率漂移和时间偏差。这样得到结果更为精确,也避免了时钟的频繁同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时钟同步算法的能耗。同时我们用误差分析和仿真结果来证明两种时钟同步算法的高效和节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所示:(1)提出了高效节能的水声网络时钟同步算法,该算法采用两次最小二乘来对参数进行估计,使得估计结果更为精确,也避免了频繁的再同步问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节点的能耗,并且待同步节点只需要接收同步包,而不需要发送,使得算法的能耗较低。(2)在高效节能的算法基础上又提出了基于间歇性观测的时钟同步算法,该算法中节点采用休眠机制,算法将得到的间歇性观测信息用卡尔曼滤波器进行迭代,对频率漂移和时钟偏差进行更新。由于采用了休眠机制以及间歇性观测,使得算法在估计精度提升的同时降低了能耗。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人们能很方便地利用智能终端设备,通过Wi-Fi来连接互联网。为了克服单个无线路由器(AP,Access Point)覆盖范围有限的问题,采用多个AP联合布网,使
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 DC Motor,BLDCM)是通过电子换相取代机械换相的直流电机,它具有较广的调速范围和较高的效率。这些优良特性让无刷直流电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随着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材料与技术的开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私家车的数量增长迅速,因酒驾而引起的重大交通事故也呈增长趋势,因此,对酒驾的监控受到人们的重视,迫切需要一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创新驱动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驱动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二者关系紧密,而高校
修复具有复杂结构信息和丰富纹理信息的大破损区域的图像是目前图像修复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基于样本块的图像修复算法主要采用规则的模板块和匹配块进行补全,没有充分利用图像结构或纹理的不规则信息,尤其是局部不规则性,从而影响算法修复的精度和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不规则块的图像修复算法。具体工作如下:(1)本文提出的基于不规则块的图像修复该算法中,首先利用结构稀疏度来区分图像的结构信息
与线性系统相比,非线性系统可将所研究系统的本质特征更加精确地刻画出来.所以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设计一直是控制理论领域中的研究焦点和难点,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系统、电力系统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形硬件的崛起,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图形学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仿真、军事、医学和游戏等领域。目前,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虚拟开发系统的研究格外引人注目,在纵多高校和企业的推动下迅速走向成熟。然而,这些系统结构复杂、不易拓展,很难嵌入到其它系统中使用,并缺乏对虚拟设备模型的定义。现代设备规模日益庞大、结构复杂,对设备的学习成本、学习难度提出了
工件表面质量的严格检验一直以来都是工件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表面缺陷检测仍多借助于传统人工目视检测方法,但是该方法存在检测率低、成本高和
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高效的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传感器数据进行精准识别已成为活动识别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较之于传统方法,深度学习技术在识别精度上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庞大的参数量和高昂的运行成本,制约了其在工业界的运用。针对以上问题,该文将利用特征融合思想从模型精度、参数规模和运行速度三方面进行以下研究。首先,为了更
近年来,大型活动的举办日趋频繁,一方面为城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加重城市交通系统的拥堵。现有的文献对大型活动期间的交通管理方案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考虑到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