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我国食管癌发病率更高,占全世界患者的50%以上。研究表明,多种肿瘤抑制基因突变、丢失及表达异常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在一定程度反映食管癌的恶性进展行为,但食管粘膜癌变的确切机理不清楚。因此,明确已知肿瘤相关基因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进一步分离、克隆新的食管癌相关基因,对于食管癌的基础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均具有重大意义。 1.微卫星DNA异常与基因表达 采用PCR银染技术,在36例高发区食管癌组织中检测与抑癌基因p53、p16、Rb、DCC、APC、FHIT、PTEN,修复基因hMLH1、hMSH2及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基因Mal、SPRR3相关的25个微卫星多态标记杂合丢失(LOH)及不稳定性(MSI),同时进行p53、p16、Rb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食管癌组织微卫星DNA异常较普遍,69%的病例有6个位点以上有改变。D1S484(1q21)、D3S1255(3p24-25)、D9S162(9p21)、D9S171(9p21)、IFNa(9p21)、D13S170(13q14)和D17S261(17p13)位点较高频率LOH(>25%)。D1S484(1q21)、D2S112(2q14)、D3S1317(3p26)位点较高频率MSI(>20%)。临床分期越晚,微卫星异常的频率越高:低分化癌组织高于中、高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者,微卫星异常的频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2) D17S261LOH者,p53表达增加;D13S170LOH者,Rb蛋白表达减少,两者均与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 3) 9p21位点高频率LOH,多同时伴有p16蛋白表达丧失,两者均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 4) C13-771与修复基因hMLH1连锁,当该位点异常(LOH+MSI)时,微卫星不稳定性的频率增加。 5) 与PTEN连锁的2个位点D10S541、D10S2491异常的频率较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