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即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任务。其中运用现代科技知识、技能和管理理念来武装农业劳动者的劳动者知识化是农业现代化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农业从业者的科技文化素质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而备受重视。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及其存量直接关系农业现代化推进的速度及效率,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为数众多的农村人口其受教育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教育水平,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因此农村教育对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而言具有基础性、全局性作用。从另一方面而言,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农民问题则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就在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可见农村职业教育在培育农民人力资本中与其它各类型农村教育相较而言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处于较低水平以及不能胜任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重任的背景之下,本文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展开对农村职业教育问题的探讨,具体从以下方面展开:分析学术界对农业现代化、农村教育等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一章);研究有关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村职业教育等问题的经典基础理论,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进行剖析(第三章);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第四章);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对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第五章);分析国外相关职业教育的经验并总结相关启示(第六章);提出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职业教育同步发展的相关意见与建议(第七章)。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第一,研究选题的创新。从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看,对于专门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对农村教育发展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在国内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提出了新的路径。第二,学科理论结合的创新。本文的理论不再停留在以往的社会学、人类学的相关理论,此外还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利益集团理论。同时提出结合包容性增长相关概念和利益集团理论相关观点,提出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应该走多元化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