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上下文相关攻击的检测模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eqiang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攻击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攻击行为已经从零碎的小规模的攻击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分布式的攻击.这些大规模分布式攻击严重妨碍了计算机互联网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入侵检测研究领域中的各种检测算法均没有明确提出能够检测此类结构复杂的大规模攻击.网络攻击技术的变化,对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算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已有的滥用检测和异常检测算法为复合攻击的检测算法提供了研究的起始平台,论文设计的复合上下文相关攻击检测模型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该论文讨论了网络中复杂攻击的结构特点,采用递归形式定义了"复合上下文相关攻击"的概念,并且基于复合上下文相关攻击的网络表现特征,设计了一种复合上下文相关攻击检测模型.该检测模型能够对监测域中出现的复合上下文相关攻击进行检测,对检测结论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试图描绘出攻击的扩散路径和扩散范围.检测模型的设计中,该论文工作提出了攻击特征分解的思想,检测依据分解后的攻击特征分步进行,并且据此设计了"基于特征分解的入侵检测算法"应用与检测模型.该论文对复合上下文相关攻击的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据此建立了复合上下文相关攻击检测模型,并且对模型中各子检测算法、相关辅助算法以及检测规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合理性、可行性论证.论文第一章对网络安全状况和研究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了设计一种复合攻击检测算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简单介绍了COMON——一个分布式IDS;第二章简单介绍了面向检测的攻击分类和研究领域中可以用作检测复合攻击的算法,作为该论文工作的参考,并提出了上下文相关攻击的概念;第三章,对复合上下文相关攻击的网络行为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取出可以用作攻击检测的特征,对模型整体框架和各检测子算法进行论述,并且对检测结论的表示和模型中的辅助算法做了介绍.第四章论述了检测规则的语义、表述方式和编译方法,并且对其表述能力进行探讨,同时通过与其它相关检测规则进行比较对检测规则进行整体评估.第五章对复合上下文相关攻击检测模型进行算法合理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抗干扰能力分析和综合评估.第六章是该检测算法的一个实现——在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COMON中的应用.最后一章对该论文工作的贡献和该论文内容做总结,并且立足于已经完成的工作,对将来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和挑战,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以信息为核心的时代。如何快速准确实现人与人之间无时空限制的实时交流,对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已经具有越
当今世界存在着人口、环境、资源三大问题。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水资源丰富且分布广阔,非常适合发展水电。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中型水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已发展较好。随着CPU、MCU、DSP等制造技术的提高,国外发达国家的中小型水电站也普遍采用了微机自动控制。而我国中小水电站设备陈旧、自动化水平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发展中小水电。因此,
GIS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产业。与其它工业产品一样,GIS产品也必须有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使未来的GIS在向用户提供产品的同时,附带提供该产品的质量指标。在GIS图形中,质量信息的封装
办公自动化系统从提出到现在,共发展经历了三代,即实现个体工作自动化的第一代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的第二代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第三代办公自
并行处理系统中的可容错技术是当今计算机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指在互连网络中某些处理器发生故障的情形下仍能保证网络中无故障的处理器之间进行可靠的信息传送(可靠是指
该文的目的是研究能够准确模拟不可压流体流动的格子Boltzmann模型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包括热流动模型、非均匀网格模型以及LBM的边界处理方法,从而为流体运动的计算机仿真模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单介绍了VPN的概况,从功能和协议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IPSec的基本原理.第三、四、五章是该文的重点.第三章提出了对VPN的各种实现方
B.Preneel等人将完全非线性函数(Bent函数)和满足严格雪崩准则的布尔函数(SAC函数)进行了推广,提出了k次扩散准则(PC(k))的布尔函数.由于扩散准则在密码学上,尤其是在分组密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计算机节点组成分布式协作系统网络,它们可以提供计算能力、可以提供资源。在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分布式协作系
计算机集群系统的广泛应用,对作业管理系统产生了迫切的需求。国外一些大型研究机构和公司都将作业管理系统作为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一项技术保证,并面向实际需求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