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鲵胃肠道胚后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269a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动物依靠消化系统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以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消化系统的发育和完善是动物摄取营养物质及生长发育的结构基础。此外,胃肠道又是脊椎动物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5-hydroxytryptamineimmunoreactive,5-HTIR)属于消化道内主要的内分泌细胞之一,其分泌的5-HT是机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和调节物,主要功能是能刺激胃肠粘液分泌、平滑肌收缩和血管扩张,对消化功能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简称大鲵,是我国特有的有尾两栖动物,也是全球现存两栖类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故有“活化石”之称。本文以大鲵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组织学技术对大鲵胃肠道胚后发育的形态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大鲵胃肠道胚后发育过程中同一器官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器官在同一发育时期内5-HT阳性细胞的分布密度,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大鲵胃肠道胚后发育的形态结构变化,并初步探讨了无羊膜类胃肠道各器官内5-HT细胞的发育规律及两栖类胃肠道内5-HT细胞的分布规律。旨在为大鲵的发育生物学、人工饲养、资源保护等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出膜77d的大鲵幼体胃肠道已经有胃与肠的分化,但分化不明显,此时还无小肠和大肠的分化。出膜122d-242d的大鲵幼体,胃部逐步膨大,肠道发生明显弯曲,接近泄殖腔的肠道部分明显膨大变长,此时可区分为胃、小肠和大肠。亚成体大鲵小肠和大肠分界明显,该期的小肠部在形态上可明显地分为十二指肠与小肠。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大鲵的胃肠道在外部形态上不断完善。2.出膜77d的大鲵幼体,胃肠道的结构发育不完善,仅由粘膜层和外膜构成,该期已经有呈短柱状的肠绒毛形成。出膜122d的大鲵幼体,胃壁由粘膜层、肌层及外膜3层构成;胃固有层已经出现单管状胃腺;该期的小肠和大肠仍然只有粘膜层和外膜,小肠绒毛丰富,呈指状,表面可见纹状缘,此外,小肠柱状上皮细胞之间开始出现少量杯形细胞。出膜242d大鲵幼体,胃、小肠及大肠均由粘膜层、肌层及外膜构成,粘膜下层还不明显;胃固有层中可见丰富的胃腺,大小肠内未见有肠腺。亚成体大鲵胃肠道壁的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等4层结构已经完备而清楚;胃粘膜表面可见胃小凹,固有层中有极丰富的单曲管状腺;十二指肠绒毛丰富,呈叶状,柱状上皮细胞之间杯形细胞丰富;后段的小肠绒毛较为宽大,呈指状,杯形细胞数量较少;大肠上皮细胞间夹杂有杯形细胞。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大鲵胃肠道的结构也在不断完善。3.大鲵胃肠道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同一器官在不同发育时期5-HT阳性细胞的分布差异是:胃壁内,出膜77d幼体大鲵的胃分别与出膜122d、242d幼体大鲵的胃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和亚成体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出膜122d的胃与其他各时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膜242d的胃与亚成体的胃相比差异不显著。就小肠壁内5-HT阳性细胞来看,出膜77d大鲵幼体的小肠与出膜122d大鲵幼体的小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出膜242d的小肠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亚成体的小肠相比为极显著性差异(P<0.01),出膜122d的小肠与出膜242d的小肠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出膜122d的小肠与亚成体的小肠相比为显著性差异(P<0.05),出膜242d的小肠与亚成体的小肠相比无显著差异。就大肠壁内5-HT阳性细胞来看,出膜122d的大肠分别与出膜242d的大肠、亚成体的大肠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膜242d的大肠与亚成体的大肠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4.大鲵胃肠道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不同器官在同一发育时期内5-HT阳性细胞的分布差异是:出膜77d的大鲵幼体,胃与小肠内5-HT阳性细胞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膜122d的大鲵幼体,胃与小肠、胃与大肠内5-HT阳性细胞含量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肠与大肠内的相比差异显著(P<0.05)。出膜242d的大鲵幼体,胃与小肠、胃与大肠内5-HT阳性细胞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肠与大肠相比为极显著性差异(P<0.01)。亚成体大鲵,胃与小肠、胃与大肠内5-HT阳性细胞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肠与大肠内的差异为极显著性差异(P<0.01)。5.依据本文的结果,再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本文认为无羊膜类胃肠道各器官在胚后发育的早期阶段已经有了5-HT阳性细胞的分化,而且随着胚后发育的继续进行,胃肠道各器官内5-HT阳性细胞的含量逐渐增加;两栖类成体胃和小肠内5-HT阳性细胞的含量较高,而大肠内的含量较低。
其他文献
以毛百合与松叶百合不同部位的鳞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不同激素组合和不同部位鳞片对毛百合和松叶百合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百合用75%酒精30s+30%
<正> 前言铌及铌合金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它具有优异的工程性能、物理性能及化学性能,近年来已广泛用于宇航工业、原子能工业和超导材料等各个工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莱芜黑山羊消化道内5-羟色胺(serotonin,5-HT)、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胃泌素(gastrin,Gas)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
目的探究莱芜黑山羊消化道内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4种免疫阳性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消化
本试验研究了外源酶制剂与能量水平对1~21d肉仔鸡生长性能、消化道发育及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400只1日龄健康的Cobb肉仔鸡(49.46±0.96g),随机分为4个处理5个重复(4×10+1
鸡是发育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模式生物之一,对其保守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不但可以阐述其在发育生物学中的作用,而且得到的结果还可运用到人和哺乳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上。CD
张元素为易水学派的创始人,精研《黄帝内经》理论,旁参《中藏经》、《千金要方》等著作,并结合自己数十年临证经验,自成一家,在分析脏腑病机、脏腑辨证、脏腑病变用药上颇有
本文对提高八宝粥罐头抗冻能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选择不同冻藏温度下,观察八宝粥罐头发生冻罐时间,选择不同杀菌条件,添加不同量海藻糖和柑橘纤维,添加不同配比的抗冻抗淀粉
<正>一、前言我原是研究物理化学的,擅长于做实验,几乎大半生都是从事于分子的微观结构与其宏观性能的构/效关系的研究,殊不知这一从宏观到微观的纵向思维方法,和从无机物、
期刊
本文是郭嵩焘和刘锡鸿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笔者着重探讨在郭嵩焘和刘锡鸿的政治思想中最主要的问题意识是什么、这个问题意识和他们看到的西方有什么关系这类的课题。笔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