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史以诗文创作最为普遍,诗文创作丰富且成果卓著,构成我国文学史特有现象。而诗歌在自身的发展、演变、传播的过程中并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自然少不了士人间指授性的诗学教育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指授性诗学教育和中国古代士人群体中学诗的传统密切相关,有指点传授诗学经验便有了学习创作诗文,由"学习作诗"而形成"诗学"是古代诗学领域的一大特色,在这个过程中所总结的实践经验对古代诗学的推进演变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唐以前,已经有了关于"学诗"以及传授诗学经验的意识,例如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矫正文风,谆谆告诫时人为文的经验和宗旨,在此时关于专门研究诗歌内在规律和形式技巧的精神劳动成为文人文艺生活的重要内容。以诗歌内在规律和形式技巧的研究作为专门之学,并将其用作可传可授的创作经验和学习要领,实际上是唐代诗学理论的重要成果。中唐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一个转关时期,诗歌领域形成了各色流派。中唐时期的士人更加注重学问之学,他们更加注重广博的义理知识和理趣,对知识的教授和承传有了更多的自觉。在传统的诗学观念下有了渐次明晰的指导后学的诗学指授实践,对这些经验的分析便可以概括此时古代诗学发展的规律。引言部分对指授性诗学教育的概念,指授性诗学的兴起和文学领域诗歌发展地位的相关性进行界说,并对由诗经开始直到中唐时期古代诗学发展中指授性学诗的脉络以及现阶段研究现状及意义进行简单叙述。第一章:中唐指授性诗学教育的文化背景。首先这种教育和中国古代的诗教密不可分,指授性的诗学由传统的"诗教"观注重"诗经"在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进而注重学习诗歌创作,并进而学习创作规范。中唐指授性诗学在前代士人的理论总结和文学实践基础上形成,这时期的诗学指授在文统和道统的逐步明晰中有了继续构建文学传统和施行教育的基石。中唐时期社会崇尚学问之风日盛,士人注重学理的探讨并开宋朝之先河。中唐科举大盛,学习诗歌和文章之学也有资社会之举业。第二章:中唐指授性诗学教育活动的分析。这一章主要按时间顺序列举了大历时期和元和时期的文人文学活动中有关诗学指授的内容。大历时期有十才子之间的交流唱和还有皎然、韦应物等南方诗人的指授性诗学表达。元和时期以韩愈为首的诗人群体和围绕在柳宗元身边的士子文人之间的诗学指授教育活动更是中唐主要的诗学指授案例。元稹白居易二人彼此之间的唱和以及各自的文学主张也是此时期诗学指授性的一方面。第三章:中唐指授性诗学教育的内容。在上一章对诗学指授活动的罗列概述的基础上,这一章主要从指授学习态度以及心理状态,指授学习的师法师承对象,指授诗歌文章练习的入学门径,并逐步确立经典谱系,教导指授活动中所体现的师道精神。第四章:中唐诗学指授的理论价值意义。在前面几章分析、阐述的基础上,本章从对初学者进行入门训练的意义,对于逐步构建中国古代的诗学谱系的开创性及其对宋朝以降诗学理论的影响以及深化中国古代诗学传统注重细致琢磨形式技巧的意义方面总结中唐指授性诗学的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