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稻田土壤-植物系统硅循环与植硅体固碳研究

来源 :杨孝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13_y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田生态系统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植硅体固碳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结合野外调查(大区域尺度)和条件控制实验(早晚稻耕作、秸秆还田和水位管理),首先对我国稻田土壤有效硅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水稻秸秆植硅体形成过程中的固碳模式进行探讨,然后阐述农业生产活动对稻田土壤-植物硅循环以及植硅体固碳的影响,最终评估我国稻田生态系统植硅体的产生、归还及其固碳潜力。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我国稻田土壤有效硅的空间变化受多种自然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和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水稻耕作和稻草收割)的共同控制。在自然因素中,土壤p H和年均温的影响相对较大。从全国尺度上看,我国缺硅的稻田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并且我国稻田土壤缺硅状况自北向南逐渐严重。现阶段,我国有65%的稻田处于缺硅状况,比上世纪90年代增加了15%左右。(2)植硅体对碳的圈闭形式具有多样性,从而导致不同消解强度下提取出的植硅体含碳量差异较大(1.70~77.5 g kg–1)。总体而言,植硅体含碳量随着消解强度的增加显著下降到一定水平后最终会保持稳定。此外,不同消解强度下提取出的植硅体之间的δ13C值(–30.9‰~–29.2‰)各不相同,表明不同消解强度下存在的植硅体碳的组分不同。(3)在水稻秸秆植硅体提取过程中,当消解达到稳定状态时,尽管早稻秸秆植硅体含量(56.0~77.0 g kg–1)显著低于晚稻秸秆植硅体含量(71.5~111 g kg–1),但是早稻秸秆植硅体含碳量(2.13~4.23 g kg–1)显著高于晚稻秸秆植硅体含碳量(1.36~2.83 g kg–1)。在所有早晚稻秸秆中,小粒径植硅体(粒径小于20μm)对碳的俘获效率高于大粒径植硅体(粒径大于20μm)对碳的俘获效率,并且小粒径植硅体更倾向于俘获重碳(13C),而大粒径植硅体更倾向于俘获轻碳(12C)。此外,在不同消解强度下,早稻秸秆植硅体(270~308 kg ha–1 year–1)和植硅体碳(2.76~49.6 kg CO2 ha–1 year–1)的产生通量均显著低于晚稻秸秆植硅体(618~670 kg ha–1 year–1)和植硅体碳(4.67~81.8 kg CO2 ha–1 year–1)的产生通量,表明早晚稻耕作对我国稻田植硅体产生及其固碳潜力具有重要的影响。(4)在长期秸秆还田试验田中,碳酸钠浸提态硅和双氧水浸提态硅的含量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从而导致不同活性硅组分的总含量也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在相同水位下,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各小区种植的水稻秸秆硅含量和植硅体含量显著增加。在相同秸秆还田量的处理小区中,80 cm水位处理小区土壤中氯化钙浸提态硅含量显著高于20 cm水位处理小区土壤中氯化钙浸提态硅含量。与之对应,80 cm水位处理小区中种植的水稻秸秆硅含量和植硅体含量显著高于20 cm水位处理小区中种植的水稻秸秆硅含量和植硅体含量。此外,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两种水位下试验田表层土壤中的植硅体和植硅体碳密度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富硅秸秆还田和稻田水位管理显著影响土壤-植物硅循环,并通过促进土壤有机质和植硅体的积累进一步提高土壤硅的生物有效性和稻田生态系统的植硅体固碳量。(5)据本研究估算,我国水稻秸秆植硅体产生速率为16.9~19.0×10~6t year–1,每年通过我国水稻秸秆植硅体固定的大气CO2总共约为(3.16±0.89)×10~6 t,其中长江中下游稻作区、江南稻作区和东北稻作区的贡献分别为25.3%、26.5%和20.0%。我国水稻秸秆植硅体归还稻田土壤以后,约有50%可以在稻田土壤中稳定保存。在全国尺度上,我国稻田表层(0–20 cm)土壤通过植硅体封存的CO2总量为(23.3±15.3)×10~6 t,其中长江中下游稻作区、江南稻作区和东北稻作区的贡献分别为28.3%、28.0%和14.4%。以当前的水稻秸秆植硅体碳年产量估算,在今后的稻田管理过程中,如果选择科学合理方式将水稻秸秆全部还田,20年后我国稻田表层土壤中通过植硅体封存的大气CO2总量可增加到(65.4±27.1)×10~6t。综上所述,我国稻田土壤有效硅的供给能力不容乐观,但是植硅体固碳潜力巨大。因此,在今后的水稻生产实践中,优化早晚稻种植、选择科学合理的水稻秸秆还田方式来提高水稻秸秆还田量并结合田间水位管理和硅肥施加等措施不仅有利于维持我国水稻的可持续生产,还可以提高我国稻田生态系统的植硅体固碳潜力。
其他文献
目前,利用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识别信号的调制方式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有基于DL的调制方式识别算法大多只考虑简单固定的场景,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考虑三种复杂多变的场景,分别是复杂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场景、复杂信道场景以及复杂信号场景,并在此三种复杂场景下,研究基于DL的调制方式识别技术。首先,本文考虑SNR复杂多
自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发明以来,太赫兹技术逐步成为科学、经济和国家安全等领域最有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的研究方向之一。然而,目前太赫兹技术发展仍然受到功能器件匮乏的制约,且器件尺寸都较大,存在相位失配、自由空间光路占空间大等问题。等离激元利用电磁波和导体中电子的相互作用,能够把电磁场束缚在亚波长尺度,为在亚波长尺度控制电磁波提供新方法。发展基于表面等离激元链路的太赫兹片上系统,被认为是太赫兹小巧化、紧凑
学位
水利水电工程区域往往地质条件恶劣,错综复杂地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岩体结构面。结构面是岩体中强度最薄弱的部分,严重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因此,对结构面进行充分分析与合理描述是水利水电工程岩体结构研究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地质勘查信息的稀疏性、描述方式的模糊性,对于结构面的分析与建模过程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加之现有地质研究中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不完善,导致地质工程师难以充分实现结构面信息的精准解译
学位
河流是陆地生源要素输送至海洋系统的重要通道,对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19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导致全球河流筑坝发电成为解决能源需求的重要方式。河流筑坝作用严重改变了原有的水文情势和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河流筑坝后水动力学条件趋缓、水力滞留时间(HRT)延长、库区水温相对恒定、生源要素被拦截、营养负荷增加,最终导致库区湖沼学发育显著。以往的研究没有综合考
电子竞技是产生于互联网的新兴体育项目。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电子竞技不被主流价值观所认可,只能在夹缝中野蛮生长。2017年,电子竞技成为被国际奥委会认可的体育活动。2018年,电子竞技是第18届亚洲运动会的表演项目。2020年,电子竞技作为正式项目入选第19届亚洲运动会。国家开始支持电子竞技的发展,电子竞技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多次发布专项政策进行扶持。高等学校是电竞用户的聚集地,是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重
环状化合物广泛的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已发现它们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应用。因此,发展绿色、高效、精准合成杂环化合物的方法一直是合成化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重氮化合物、N-羟基酰胺参与的有机反应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几种稳定的2-重氮-1,3-环己二酮与N-羟基酰胺并实现了金属导向碳-碳键与碳-杂键的构建得到了一些结构新颖的环状化合物。具体内容如下:过渡金属催化的重氮-卡宾
风化和侵蚀是地球构造—沉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表形貌演化和物质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对深入理解地球各圈层物质循环,尤其是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耦合机制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大陆岩石风化可以通过水解作用大量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地表物质循环的重要碳汇过程。因而,目前陆地岩石风化过程的研究已经成为全球碳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全球大陆岩石风化主要包括碳酸盐岩风化和硅酸盐岩风化两大类,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