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法和刑法理论是时代的产物,其发展变迁始终带有时代的烙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时代的底色,新时代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风险社会相伴而行,刑法正成为积极应对社会新型风险的重要工具,其立法的重心也由事后惩罚向事前预防偏移,这种趋势主要是通过危险犯规范的设置实现的,在公共安全领域这种趋势则更加明显。随着法定犯时代的来临,以及自《刑法修正案(八)》以来日渐兴盛的预防性刑法观的深入人心,我国公共危险犯的立法工作愈加频繁,我国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也日益完善。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刑法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公共安全领域的刑法规范在承受着人们对于为了安全保障而导致自由空间压缩的质疑与诟病的同时,在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意味着在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领域存在着值得探索与研究的空间。危险犯领域的既往研究或偏好于立法正当性之讨论,或针对各罪进行分析,司法论角度的系统性研究相对不足,因而,应当从司法论角度对于危险犯进行具有统括性的研究。选择公共危险犯作为切入点,在理论方面,这有助于促进对于危险犯研究的深入;还有助于推动刑法学研究的精细化;此外,鉴于公共安全领域的特殊性,因此还有助于兼顾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在实践方面,对于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当前司法实务中公共安全领域司法犯罪圈的扩大问题;还有助于强化法官的裁判思维与经验累积;另外,由于公共危险犯类型愈加精细,因而,对其研究也会为网络犯罪、新科技犯罪等方面带来启示作用。全文共计18万字,除绪论和余论外,分为5章21节,主要从公共危险犯的基本范畴、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的现实问题、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的宏观思路、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的中观路径、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的微观检验等五方面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第一章公共危险犯的基本范畴。本章主要对于公共危险犯的概念初释、概念界定、类型划分、规范演进、规范特征及立法趋势进行了梳理。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问题研究的展开,首先就需要对公共危险犯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分别探讨“公共”与“危险犯”概念,并结合域内外现有的“公共危险犯”概念,进而厘定本文中“公共危险犯”的涵摄范围(狭义的公共危险犯),即我国《刑法》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危险犯。其次,根据行为类型将其分为破坏型、恐怖型、交通型、危险物型以及生产型等五类。最后,通过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公共危险犯的立法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公共危险犯具有以凸显的社会防卫目的设置刑法规范、以紧迫的法益侵害危险作为处罚根据、以提前的刑法介入模式进行社会治理、以严密的法网作为治理效果实现机制等四方面的规范特征,同时,在立法趋势上则体现为刑法机能平衡渐向安全偏移、新增罪名行为类型日趋精细、刑罚设置轻缓特征更加明显。第二章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的现实问题。本章主要对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中的四方面现实问题进行了剖析。问题一:膨胀的法律工具主义,表现为社会管理思维浸淫下的问题关注偏移,以及刑法万能主义影响下的行刑分流不畅。问题二:过度适用的兜底条款,具体表现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轻案重判、定位偏差与类案异罪。问题三:说理不足的形式定罪,体现为视抽象危险犯为形式犯限制出罪可能、将具体危险过度抽象化压缩裁量空间、片面的法秩序统一造成处罚范围扩大、程式化的裁判说理导致公众认同不足等四个方面。问题四:留有余地的缓刑适用,其可具体表现为较高的缓刑适用率架空法定刑设置、缓刑适用代偿缺失的无罪判决功能、缓刑适用沦为规则依赖下的避风港等三种现象。第三章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的宏观思路。本章主要对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应有之观念、立场、原则进行了阐释。首先,就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的基本观念而言,应当通过谨慎司法承接积极立法实现社会治理,利用实质出罪纠偏形式定罪达成行刑分流,重视经验法则优化规则适用促进司法能动。其次,就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的基本立场而言,应当严守合目的性限缩的基本方向,秉持刑法相对独立的基本态度,聚焦裁判公众认同的基本目标。最后,就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的基本原则而言,则应遵循立足于法益保护的适当性原则、坚持刑法不得已的必要性原则、贯彻罪刑相适应的均衡性原则。第四章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的中观路径。本章承接宏观思路,主要对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的具体路径进行了展开。路径一:注重内部协调性的框架建构,即应当以实害犯为基点建立公共危险犯的刑罚阶梯,借助量刑指南与类案检索形成裁量辅助经验,依靠区域性法官经验构筑危险感知评价网络。路径二:基于类型化视野的分而治之,即可以根据危险类型区分危险判断的详略程度,根据轻罪重罪区分未完成形态的可罚性,根据行为类型区分规范目的和裁量重点。路径三:精细化的司法裁量充分说理,其具体可从司法裁量充分说理的视角、手段、要素三方面进行精细化完善。第五章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的微观检验。本章主要是综合运用前述的公共危险犯刑法适用之路径,对于破坏型、恐怖型、交通型、危险物型、生产型等五类公共危险犯的刑法适用,通过代表性罪名进行具体展开。具体而言,对于破坏型公共危险犯,选择了问题突出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进行分析;对于恐怖型公共危险犯,选择了案发率较高的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进行基于微观视野的讨论;对于交通型公共危险犯,选择了《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的妨害安全驾驶罪进行分析,鉴于其是新罪,研究数据主要源自既往对于此类行为进行规制的相关案例;对于危险物型公共危险犯,则选择了具有热点案例的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进行探讨;而对于生产型公共危险犯,鉴于其目前只有一项罪名,故对于《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的危险作业罪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展开。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回应民众对于公共安全的热切需求,在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公共危险犯贡献力量。社会治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立法只是其中一个节点,公共危险犯的刑法适用才是满足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关键所在。
其他文献
商业自动决策算法是近些年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与算法技术的经济应用而逐渐产生的一个新兴概念,其在为消费者的网络和现实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推动经济资源更高效配置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算法歧视、算法绑架等问题,危及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自由选择权等基本权益,因而开始受到法学界的关注。然而,由于算法科技本身的新颖性和前沿性,对算法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是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的,再加上算法的应用范围横跨政治、经济、社会
人工智能介入量刑机制将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基于量刑活动的固有属性,人工智能不可能直接给出最终的宣告刑,是故,量刑无法脱离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量刑是量刑统一化与量刑个别化的结合,前者是以“已然”的社会危害性为基础,将同类个案向一致标准引导的倾向,其核心是针对行为的“类案类判”;后者是以人身危险性为基础对“未然”的判断,其核心是针对行为人的个别化。量刑是“刑之量化”基础上的“刑之裁量”,前者旨在揭示已然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纽带作用。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城市地表景观结构和功能演替,组织体系和功能体系不断交织演变,并以城市群这一更高级的空间组织形式呈现出来。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健康的双赢局面,是区域协作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相比单一城市,城市群结构更复杂,空间异质性更高,用传统单一城市或整体区域评估的方法来研究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
自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来,中国开辟了符合国情的特色创新发展道路。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指出我国的R&D经费投入量已达到2.214万亿元,投入强度达到2.23%,投入总量从2013来一直处于世界第二的位置,逐渐拉近与美国的距离。科技创新作为创新型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深入转变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要素及理念,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我国已进入
动词习得向来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点课题。日语中的有对自他动词数量众多,占常用动词的半数以上。其词尾形态复杂多样。作为黏着语,在使用中要求搭配相应助词,且其语态意义与句法性语态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都导致中国日语学习者在有对自他动词的习得方面遭遇很大困难。本研究从中国日语学习者的视角出发,以第二语言习得中介语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石,结合《中国日语学习者语料库》的数据和两项问卷调查的结果
机械系统的故障多发是造成各种设备可靠性低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由于机械系统故障导致的重大事故屡见不鲜,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为了提高机械系统可靠性、降低机械故障的发生概率,本文以元动作及元动作单元为载体,对机械系统元动作的故障模式、故障原因溯源及故障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基于“机械产品功能是由零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予以实现的”这一基本思想,对机械系统元动作的故障模式进行了研究。通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被确立为关键生产要素和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如何有效保护数据安全成为当前我国刑法理论研究和刑事司法实践的重要议题。作为可能危害数据安全的技术手段之一,数据爬取行为,即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自动获取网络数据的行为,因全国首例“爬虫”入刑案入选2019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而被理论和实践重点关注。数据爬取行为一方面存在危害数据安全和破坏计算机系统的风险,另一方面因促进数据流通与再利用而有
“情节严重”的立法例在《刑法》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反映了当今刑事立法的开放态度和未来刑事立法的趋向,它的存在就是要告知司法裁判者不能机械、僵硬地理解和适用法条,而要照应犯罪现象的差异所带来的事实与规范间的协商与融合。这与开放的构成要件理论不谋而合,它认可了封闭的构成要件之外,还应存在需要法官予以积极补充判断的构成要件要素。从注释刑法学的视角深入、系统地研究情节犯,不仅可以填补、修正传统刑法理论对
全无机铯铅卤CsPbX3(X=Cl,Br,I)钙钛矿量子点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比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CdSe、InP),钙钛矿量子点具有更窄的荧光发射峰(半高宽为12~35nm)、更高的荧光量子效率(PLQY>90%)和可覆盖整个可见光的发光颜色。此外,钙钛矿量子点更易于制备:合成温度更低和反应时间更短。诸多优点使其有望成为下一代显示用荧光材料。然而,钙钛矿量子点对水、氧气、热和紫外光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奠定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的法治基础。在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宪法精神指引下,国有自然资源承载了现代全民利益,也蕴含着千秋万代的“未来利益”。在新发展阶段,剖析与纾解自然资源全民所有民法实现路径在理论研究方面的难题与社会实践方面的问题,系统反思与科学阐释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着力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以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更加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