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病毒HN糖蛋白头颈部相互作用区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21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是单股负链不分节段RNA(-ssRNA)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禽腮腺炎病毒属,是禽类烈性传染病新城疫的重要致病因子。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一种严重危害禽养殖业发展的病毒性传染病,禽感染后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主要表现为浆粘膜出血、下痢、呼吸困难、神经紊乱等系列症状。人感染NDV后症状轻微,表现为一过性的流感样或结膜炎症状。目前NDV疫苗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的大规模发生,但随着各地变异株的不断出现,针对新城疫的防治工作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其主要障碍在于NDV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病毒包膜和细胞膜融合机制尚不明确。NDV是副粘病毒典型代表,弄清NDV细胞融合机制不仅为研制特异性强的抗NDV药物提供理论基础,而且能为其他副粘病毒融合机制研究提供一定参考。细胞融合是NDV侵入细胞和增殖的关键,也是其感染宿主细胞的典型病变特征。NDV引起的膜融合需要同源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和融合蛋白(fusionprotein,F)协同表达完成,说明HN和F蛋白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信号交流或相互作用。大多数研究认为,HN头部与唾液酸受体结合后,激活信号产生并转导至HN和F相互作用区,通过促进F蛋白裂解和构象变化,激活F蛋白,导致细胞融合。WelchBD根据NDV两种膜蛋白X射线晶体结构,提出了同源四聚体上抬(4-heads up)和下垂两种结构模型(4-heads down),即HN结合唾液酸受体前,HN头部保持自然下垂状态,下垂的球状头部阻碍了颈部中上段(49-78)残基与F蛋白的相互作用;当HN蛋白头部与唾液酸受体结合后,球状头部受到激活上抬,暴露了 HN中上段氨基酸残基与F蛋白相互作用区,激活F蛋白。这里HN头部构象转换涉及到两个4HB颈部相互作用区,一个是HN颈部与F蛋白的相互作用区(49-78),该区直接参与F蛋白的激活;另外一个是HN颈部与头部的相互作用区(91-112),其在维持头部模型的正常转换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颈部区域研究主要集中在HN颈部与F蛋白的相互作用区,对于HN头颈部相互作用区的研究仍未见报道。本研究以NDVHN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对NDVHN(91-112)氨基酸序列与 hPIV3HN、MeVH、RSV G氨基酸序列,确定 hPIV3HN、MeVH、RSVG相似位置的基因序列,构建NDV HN(91-112)aa缺失突变体和嵌合体。通过检测突变体HN蛋白的活性和功能改变,进一步理解NDV HN(91-112)aa区域的生物学功能和促细胞融合的可能机制。目的:研究NDV HN蛋白头颈部相互作用区片段突变对HN蛋白生物学活性与促细胞融合功能的影响,探讨头颈部相互作用区影响膜融合的机制,为研发安全高效的抗NDV药物进行新城疫防控以及构建重组肿瘤疫苗进行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突变体的构建:比对NDVHN(91-112)氨基酸序列与hPIV3HN、MeV H、RSV G氨基酸序列,确定hPIV3 HN、MeV H、RSV G相似位置的基因序列。利用PCR片段突变和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缺失突变体De(HN)和嵌合体Ch(hPIV3),Ch(MeV),Ch(RSV)。2.NDV HN突变体蛋白的表达:利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ExFect2000将突变的HN质粒和野生型F质粒共同转入BHK-21真核细胞,通过vTF7-3重组痘苗病毒瞬时蛋白表达系统进行表达。3.NDVHN突变体蛋白表达情况检测:利用间接免疫荧光(IIFA)检测突变体蛋白的定性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突变体蛋白在细胞膜表面的表达效率。4.NDV HN突变体蛋白功能检测:Giemsa染色观察合胞体形成和指示基因法分别定性定量检测突变体蛋白的促细胞融合活性;染料转移法(R18荧光探针)用于HN突变体蛋白的半融合活性的测定;红细胞吸附试验用于突变体蛋白的受体结合活性的测定;酶催化荧光法用于突变体蛋白的神经氨酸酶活性的测定。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突变体HN蛋白和野生型HN蛋白功能检测结果以x±s形式表示,采用r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DNA测序结果显示,NDVHN91-112aa成功进行了缺失和置换,缺失突变体 De(HN)和嵌合体 Ch(hPIV3),Ch(MeV),Ch(RSV)构建成功。2.突变体蛋白De(HN)、Ch(hPIV3)、Ch(MeV)、Ch(RSV)的促细胞融合活性分别为野生型的 3.83%、57.84%、24.76%和 29.42%(P 均<0.05),其中 De(HN)的促细胞融合活性基本消失,镜下未见合胞体形成。3.突变体蛋白 De(HN)、Ch(hPIV3)、Ch(MeV)、Ch(RSV)的受体结合(HAD)活性分别为野生型的13.48%、65.22%、36.25%和34.93%(P均<0.05),与各突变体的促细胞融合活性变化具有较强的一致性。4.突变体蛋白De(HN)、Ch(hPIV3)、Ch(MeV)、Ch(RSV)的神经氨酸酶(NA)活性分别为野生型的 10.81%、60.35%、54.42%和 50.13%(P 均<0.05)。5.突变体蛋白De(HN)、Ch(hPIV3)、Ch(MeV)、Ch(RSV)的半融合活性不同程度下降,其中Ch(hPIV3)半融合活性较其他突变体高,Ch(MeV)、Ch(RSV)的半融合活性次之,De(HN)的半融合活性基本消失。6.突变体蛋白Ch(hPIV3)、Ch(MeV)、Ch(RSV)的细胞表面表达水平分别为野生型的75.65%、82.20%和70.16%(P均>0.05),De(HN)的细胞表面表达水平严重下降,为野生型的9.04%(P<0.01)。结论:1.NDV HN 91-112头颈部相互作用区对于吸附蛋白的受体识别和促细胞融合功能具有重要意义。2.缺失突变体De(HN)促细胞融合活性的丧失与蛋白未能在细胞表面表达有关,嵌合体促细胞融合活性的下降受蛋白表达水平影响不大。3.各自的促细胞融合活性变化与突变体蛋白HAD活性的降低具有较强的一致性,NA活性的改变与突变体的促细胞融合活性也呈近似正向关系。4.嵌合体蛋白HAD和NA活性下降可能使HN头部在结合和清除唾液酸受体的过程中传导信号发生衰减,不能充分激活F蛋白和细胞融合。
其他文献
Orlicz空间根据不同理论和应用的需要,有不同形式的推广。其中,Musielak-Orlicz空间是Orlicz空间的一种常见推广形式。在Orlicz空间几何学的发展过程中,点态性质是对整个空间
交替传译是口译活动的一种形式。通常表现为讲者讲话时译员在旁听辨,多伴有笔记,讲者停顿后译员进行翻译。译员需对听到的源语进行处理,以求达到最佳的信息传递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冗余现象。冗余出现在源语抵达译员的过程中,同样也出现在译员输出译语的过程中。目前,针对后阶段冗余,即译语冗余的研究较多。针对发生在前一阶段的源语冗余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汉日交传实践,意识到在源语处理阶段,通过提高对源语冗余的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源头。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系统阐释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意义重大。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研究肇始于红船精神,已有研究阐释了红船精神的内涵、来源、意义,并与其他革命精神进行了比较。当下,学者们越来越认为红船精神虽然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足以完整概括建党精神,建党精神的研究需要向前推进。建党精神的进一步阐释要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实践,需要对早期共产党人的建党思想进行系统整理,需要对《共产党宣言
亲属称谓是词汇系统中较为常用、稳定的一部分,其以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反映出相关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家庭形式和亲属关系,从而揭示出各民族社会形态、婚姻制度以及思想文化的发展规律,对彝语义诺话而言,其亲属称谓也呈现出类似的特征。前人对彝语亲属称谓的研究主要是从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角度进行分析,目前还未有学者从语言学角度对彝语北部方言义诺话亲属称谓进行全面的研究,故该领域还存在很大的探究空间。由此,本
MADS-box家族基因作为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发现,过表达黄瓜CsMADS08的拟南芥侧枝减少,出现大量莲座状的茎生叶,推测其可能参与叶片和侧芽的形成过程;而过表达CsMADS21植株,花期提前,果荚数多且饱满,成熟期提早,推测其可能参与花和果实的发育过程。为进一步研究CsMADSs的功能,本研究以拟南芥agl8突变体为材料,农杆菌介导法导
通过对初中生体育课中同伴排斥现象的调查研究,初步了解初中生在体育课中同伴排斥现象的总体情况,并结合访谈法深入的剖析在初中体育课中产生同伴排斥现象的原因,探讨缓解初
蛋白磷酸酶2A(PP2A)在调节细胞生长和代谢等多方面是一类重要的胞内蛋白磷酸酶,其中PP2A的活性和细胞内定位受调节亚基ParA和PabA决定。本课题我们在构巢曲霉中鉴定和研究了
伽玛射线暴是一种来自宇宙空间能量极高的短时标伽玛射线突然爆发现象,根据伽玛射线暴的持续时标T90将伽玛射线暴分为长暴和短暴。一般认为,长暴的前身星为大质量恒星塌缩,短
二翅蜉亚科(Cloeoninae)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蜉蝣目(Ephemeroptera)四节蜉科(Baetidae),其稚虫多生活在静水水体,生态位特别。该类蜉蝣又因种类多、虫体小、成虫外部形态一
从古至今,河流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城市作为人类聚集的场所,河流又作为城市发展的起源,因此众多城市均是沿河修建,例如伦敦的泰晤士河、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长江与黄河以及本文中所叙述的青衣江。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人类无序的开发与建设导致生态系统遭到极度破坏,有些已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河流生态系统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河流的生态修复问题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引起重视,为了使河流生态系统开始正常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