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台风对中国影响的最重要方面是台风所带来的降水,台风降水的多寡往往直接决定着台风活动频繁区域的旱涝状况。安徽省横跨长江和淮河流域,处于中国的东部季风区和南北气候过渡带内。台风降水常给安徽省带来区域强降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论文根据安徽省汛期降水分布特点和大气环流特征,将安徽省汛期阶段划分为前汛期、梅雨期、黄淮雨期、伏期、后汛期共5个阶段,并在识别影响安徽省台风降水事件的基础上,分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批准号 2017YFC1502405)“大范围旱灾风险综合防范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旱的尺度特征研究及其应用”(批准号517790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淮北平原旱灾风险驱动机制与定量评估研究”(批准号 5157906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风对中国影响的最重要方面是台风所带来的降水,台风降水的多寡往往直接决定着台风活动频繁区域的旱涝状况。安徽省横跨长江和淮河流域,处于中国的东部季风区和南北气候过渡带内。台风降水常给安徽省带来区域强降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论文根据安徽省汛期降水分布特点和大气环流特征,将安徽省汛期阶段划分为前汛期、梅雨期、黄淮雨期、伏期、后汛期共5个阶段,并在识别影响安徽省台风降水事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省台风降水量、次数等台风降水特征量的时空分布;通过相关分析确定了影响安徽省台风降水的前期因子,建立了基于BP(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的汛期台风降水事件与降水量预测模型。通过对原有的旱涝急转指数加以改进,结合安徽省降水阶段特征定义了降水阶段旱涝急转指数PDFAI(Period 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 Index),利用改进的降水阶段旱涝急转指数,识别了安徽省1957~2019年汛期的旱涝急转事件,分析了安徽省旱涝急转事件的历史演变规律,对台风活动与旱涝急转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安徽省汛期台风降水具有空间不均匀性,江南、江淮、淮北3个地理区域的多年平均汛期台风降水量分别为181、137、113mm,呈自南向北纬向递减。台风降水量年际、年代际差异显著,汛期台风降水量于20世纪80年代达到最大值,在2000s以后明显减少。安徽省1957~2019年前汛期、梅雨期、黄淮雨期、伏期、后汛期5个阶段的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别为34、62、65、73、56mm,其中前汛期发生的台风降水事件最少,无台风影响降水的年数为55~57,后汛期发生的台风降水事件最多,无台风影响降水的年数为18~23。(2)构建的基于前期影响因子的汛期台风降水事件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率定期1957~2009年准确率为96%,其中1963、2002年预测错误。验证期2010~2019年准确率为90%,其中2012年预测错误。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这三年的台风降水主要受短期天气变化影响,其降水发生机制与前期影响因子值接近的其它年份台风降水机制不同所致。在台风影响降水年,基于BP的汛期台风降水量预测模型在率定期1957~2009年(剔除了非台风影响降水年)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21%,2000、2009年模型拟合误差较大,其中2000年模型计算值偏大,可能是西太平洋上空高低层垂直切变异常偏大阻碍了台风胚胎的发生与发展;2009年模型计算值偏小,可能是多个台风云系不对称导致台风登陆带来的降水范围异于常年。模型在验证期2010~2019年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17%,其中2019年模型预测值偏大,可能是双台风效应导致反气旋环流阻挡了台风北上,使台风中心徘徊于安徽境内,台风登陆带来的降水范围异于常年。(3)采用改进的PFDAI指数识别得到的安徽省旱涝急转事件中旱转涝事件发生的频率高于涝转旱事件,1957~2019年共63年间有21年发生了旱转涝事件,有17年发生了涝转旱事件。前汛期~梅雨期旱涝急转事件共发生12次,旱转涝事件发生频率是涝转旱事件的2倍;梅雨期~黄淮雨期旱涝急转事件共发生13次,其中旱转涝事件发生6次,涝转旱事件发生7次;黄淮雨期~伏期与伏期~后汛两个时间段旱涝急转事件均发生9次,旱转涝事件发生次数都为6。梅雨、台风活动对旱涝急转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旱转涝事件中受梅雨、台风活动影响的事件分别占29%和52%,涝转旱事件受梅雨、台风活动影响的事件都占35%。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城市内涝积水问题日益凸显,城市洪涝灾害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结合国外低影响开发理念提出“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方式,实现降雨径流过程控制,地表径流水质净化及水资源利用。针对以上情况,论文选取半干旱缺水城市西宁的某城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SWMM的雨水排水系统模型,在不同重现期的降雨
线性互补对偶码(LCD)是一类重要的线性码,在通信系统、数据存储以及密码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最近,LCD码被发现可以用于密码中侧道攻击和故障攻击,这使LCD码成为编码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研究了有限环Z2a上LCD循环和负循环码的结构,给出了它们的生成多项式,构造了Z4上两类LCD码。具体结果如下:(1)给出了Z2a上奇长度的循环码为LCD码的充要条件,得到了Z2a上奇长度的LCD循环码的生成
地球表面70%由水构成,丰富的水资源不仅仅可以作为日常饮用,同时也蕴藏了丰富的矿产与生物宝藏,人类对海洋、湖泊、河流的研究探索从未停止,探索的过程中研发了一系列水中航行器,如轮船、潜艇等。仿生机器鱼作为一种新型自主水中航行器,具有体积小、推进效率高、灵活、隐蔽性高等一系列优点,成为了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模型建立与多仿生机器鱼协调控制两个方面,开展对仿生机器鱼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行政非诉执行审查是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我国行政诉讼法虽规定了这一制度,但未规定具体的审查标准。最高院颁布的司法解释中明确了四项不予执行的标准,而其中"明显"一词过于宽泛、模糊,难以转化为操作规范,所以有必要对该审查标准进行再解释。而此类案件的审查方式学界争论不一,明确以形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的审查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运用体系解释方法有利于提高裁判结果的合法性。以常识、常理、常情作为"
访谈人物杨小平,北京化工大学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季项目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器材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现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钢分会、SAMPE(国际先进材料与制造工程学会)北京分会等学会理事,国家药监局监督管理局口腔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超细纤维复合材料分会副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车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的发展,深度强化学习已经在诸如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中取得较为成功的应用。与此同时,“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智能制造以及数字化工厂将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而且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在生产环境中可以获得海量数据,为基于数据驱动的批调度优化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差异工件批调度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对基于深度强化学习
随着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线控转向系统已经逐步走进大众的视野中。正是因为线控转向系统改变了传统转向系统的机械结构仅用电信号进行转向控制,使其越来越适用于智能汽车。车辆在转向过程中横摆稳定性控制是汽车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线控转向汽车的主动前轮转向控制为改善车辆横摆稳定性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案。本文在滑模控制理论和极限学习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线控转向汽车主动转向横摆稳定性控制策略来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亟待解决,而地铁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途径。由于城市地铁建设环境复杂,有时不可避免地需要穿越湖泊、河流等水域,相比于陆地隧道,水下盾构隧道由于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及更高的施工控制标准,导致水下隧道施工难度也大大提高,同时对隧道的稳定性控制也更加困难。合肥地区首次进行湖底盾构隧道的施工,缺少相应的施工经验,加之地下水弱化了地层参数,施工时极易发
根据我国绿色发展战略,到2025年快递包装领域需全面建立绿色政策标准体系,达到统筹资源、合理配置、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本文通过宏观分析和微观调研结合的方式,首先用NAR神经网络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预测了我国快递业务量发展趋势,验证了快递包装回收规范化制度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基于795份问卷调查从用户层面针对基本现状、回收行为、回收意愿、认知情况及重要程度进行具体分析,研究了环保意识较高的大学生群
本论文针对酸酐酯化反应体系,考察了钼化物和碳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首次研究发现二硫化钼及碳化钼催化剂对琥珀酸酐与甲醇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具有优异的反应速率和选择性。同时,本论文研究中还探究了以上两类催化剂在乙酸酐、马来酸酐、苯甲酸酐及邻苯二甲酸酐等酸酐与甲醇或乙醇的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首次提出了二硫化钼及碳化钼新型催化剂催化酸酐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1)二硫化钼催化酸酐酯化反应及其机理针对琥珀酸酐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