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和石墨烯接触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amirei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平面材料石墨烯有着独特和优异的电学特性,将在高速和射频领域显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论文对石墨烯和金属的接触进行了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利用金属催化CVD方法,可以得到大面积的,层数可控的石墨烯材料。但是Cu催化CVD制备的石墨烯材料,由于受到衬底散射和晶界散射的影响,其迁移率不及剥离的石墨烯材料。利用弱局域化理论仔细地讨论了石墨烯内部的载流子的散射机制。使用CVD生长的单晶石墨烯材料,减弱了石墨烯中载流子之间的晶界散射,石墨烯中载流子的迁移率可达4000 cm2/(V·μm)。   2.金属钯(Pd)由于其良好的浸润性和高的功函数,被选作为与石墨烯的接触电极。研究了各步制作工艺对本征石墨烯材料特性的影响。创新的提出了金属掩膜工艺和深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减小了石墨烯表面有机物的残余,缩短了载流子在金属和石墨烯接触区域的传输距离,接触电阻降低到320Ω·μm。   3.使用臭氧UV处理,破坏接触区域石墨烯的晶格完整性;引入双接触结构,利用背接触电极对接触区域的石墨烯掺杂,增加了接触区域的导电模式数。利用CVD生长的石墨烯材料,金属和石墨烯接触电阻减小到140Ω·μm。   4.结合优化的金属和石墨烯的接触工艺,利用复合栅结构,制备了石墨烯的顶栅器件。器件的栅长为3μm,载流子的迁移率为3700 cm2/(V·μm),ft·Lg达到12 GHz·μm。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逐渐向小型化、可穿戴、和柔性可折叠等方向发展,这要求电子产品的组成部件例如电极、传感器件、储能器件具有柔性、可折叠、可拉伸的特点。然而,传
氧化铟锡(ITO)薄膜作为透明电极广泛应用于现代各种光电子器件中,如液晶显示、触摸屏幕以及太阳能电池等。ITO薄膜的透过率、反射率、表面电阻以及与半导体材料之间的接触势垒
近年来,得益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以及EDA技术的快速发展,处理器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然而作为主存的DRAM,其性能发展速度却受到限制,内存墙问题日趋严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对于无线通信的需求和应用将越来越密集化和多样化,而无线频谱资源稀缺和利用率不高这一关键问题也将成为阻碍这一趋势的一大难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对
Ⅲ-Ⅴ族半导体材料,不仅仅是Ⅲ-Ⅴ族的经典薄膜体系,包括近十年来逐渐崭露头角的准一维结构(纳米线),因其高载流子迁移率、窄带隙等诸多优异的内禀属性而在电子和光电子学等领域,特
电荷俘获存储器(CTM)是通过其电荷俘获层的陷阱在擦写过程中俘获和发射电荷来实现信息存储和擦除的非挥发性存储器。其结构特性绕过了浮栅存储器的栅电容耦合率问题和浮栅之
由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GaN具有多方面的电学优势,GaN基HEMT器件在大功率、高频应用领域显示出卓越的性能。作为雷达、通讯技术中微波功率放大器应用的关键元件,GaN基HEMT器件在
目的:基因扩增是肿瘤发生过程与演进过程中常见表型,而双微体是基因扩增的两种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双微体上所携带的原癌基因和耐药基因为肿瘤细胞提供生存优势与耐药特性。因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的:检测Shh mRNA和蛋白质在大鼠动情周期和妊娠期卵巢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卵泡发育、黄体形成、维持和退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方法检测Shh 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