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温阳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经验总结及其网络药理学分析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c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处于工作年龄人群首位致盲性疾病。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R发病率高达18.2%-23,其中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达3.3%-7.4%。每年约有300-400万糖尿病患者因DR失明,DR的发生发展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目前在治疗上,西医学主要通过局部手术、药物注射、激光等治疗方法,但其治疗效果维持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多,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传统中医学对于DR的认识并不完善,如果依靠单纯的辨证论治,并无可靠把握改善DR的检查及化验指标。中医学中,消渴病与糖尿病最为接近,DR属于消渴病变症,多数医家称DR为“消渴目病”,归属于“雀目”“内障”“暴盲”“视瞻昏渺”等范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提出了“态靶结合”辩治策略,即借鉴现代医学中疾病生理、病理的变化,按中医思维厘清疾病的演变态势,全方位掌握疾病归纳核心病机。仝小林院士认为DR病理改变主要经历四个阶段:络滞—络疲—络闭—络损,络脉瘀阻是其核心病机,而DR为消渴病日久所变生,具有气阳不足本虚之象,基于此提出了治疗DR的基本大法——益气温阳通络法,该治法核心药物组成为黄芪、桂枝、大黄、三七、桃仁、水蛭,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以上述核心药物为基础加减的方药可调节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改善视网膜血管微循环。但目前对于该治法核心药物的作用靶点尚不明确,理论研究进度相对缓慢,而且运用传统药理实验方法很难达到预设的目标。随着系统生物学的逐渐完善,在此基础上的网络药理学结合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出现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并且已逐步应用在中医领域,这些新兴科学技术的出现,为探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理论、临床研究、药物研发等提供了新的方法策略。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模式也由以往“单药物、单靶点”向“疾病—基因—靶点—药物”转变,对生物系统网络进行整体分析,分析、模拟、预测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检验、评估药物临床治疗效果、毒副反应等,有助于中药复方活性物质、配伍规律和多途径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和复杂成分的中药新药的研发。研究目的:1.通过跟师及系统性学习仝小林院士“态靶”理论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辩治思路及用药经验,为临床治疗DR提供治疗思路。2.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益气温阳通络法核心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靶点—疾病关系,探明其现代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益气温阳通络法提供实验研究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系统性学习仝小林院士“态靶”理论相关文献,并结合跟师及访谈形式收集、整理并总结仝小林院士辩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学术经验。2通过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CMSP、TCM Database、TCMID,查找益气温阳通络法核心药物中植物药的化学成分;通过中药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益气温阳通络法核心药物中非植物药水蛭的代谢物化学成分。并通过设置OB≥30%、DL≥0.18在OMIM数据库中查找上述中药有效活性成分的对应靶点。通过OMIM及GAD数据库,找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基因数据,以及相关靶点,利用软件STRING构建药物-疾病之间的PPI网络,对筛选出的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并在KEGG数据库中进行代谢通路筛查,利用软件Cytoscape构建“中药-药物成分-作用靶点-作用通络”网络;分析益气温阳通络法核心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总结了仝小林院士治疗DR的临床经验,即以“态靶结合”辩治策略为指导,借鉴现代医学中疾病生理、病理的变化,按中医思维厘清疾病的演变态势,全方位掌握疾病归纳核心病机,总结出了各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气虚络脉瘀滞的共态,并据此创制了益气温阳通络调态治法,根据生化指标、眼底特征选择适当药物进行“打靶”,从而达到标本兼顾的目的。2经筛选得出益气温阳通络法核心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其中大黄16种,桂枝7种,黄芪20种,三七8种,桃仁23种,水蛭80种,去除重复项后共有149种。根据化学成分结构式找到110个对应的靶点蛋白。通过OMIM、GAD数据库中找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靶点共3837种,与益气温阳通络法药物作用靶点数据集做交集后得出64个核心靶点。根据中药有效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GO富集分析得到893个生物学过程、细胞组成、分子功能,53条KEGG生物通路,对其进行气泡图可视化处理,筛选得出最相关的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结论1仝小林院士以“态靶结合”辩治策略为指导,以益气温阳通络法为核心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经验值得借鉴,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治疗提供了思路。2对益气温阳通络法核心药物的网络药理分析,推测其能通过调节视网膜内皮细胞的凋亡途径、抑制新生血管生成,调控AMPK通路以调节调控糖脂代谢,起到多靶点的干预效应最终起到防治DR的作用。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的可信度与各个药物及基因数据库的数据完善程度有关,且本研究的结果还需要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多声部听觉是对多声部音乐感知、记忆和思维的能力,它在单声部歌唱、合唱、合奏、欣赏等小学生最常见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多声部听觉对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音乐听觉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多声部音乐与音乐听觉的概念,阐述了多声部听觉的概念、内涵及其特殊性;基于小学生的听觉生理、认知心理特点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多声部听觉培养的原则,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多声部听觉培养的教学方法;最后
学位
1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它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呼吸道症状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病因。已知COPD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肺部疾病,还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精神和内分泌系统的损伤,而焦虑是COPD患者常见的第一种不良情绪。该病反复发
学位
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应运而生。新体系延续了柯达伊教育理念中“以歌唱为先”的原则,结合中国音乐教育国情,发展出新体系体验式歌唱教学法。歌唱离不开发声技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发声技能有着明确的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们也就如何在学校音乐课中融入发声训练的问题,正不断地探索、创新着。本文在新体系体验式歌唱教学法的研究成果下,衍生出了体验式发声训练这一概念,运用文献研
学位
音乐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行之有效一种教学方法,课堂中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并达到教学目标。在当今小学音乐课堂中常被老师们所使用。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教师使用情境教学只是为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时不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水平、情境脱离音乐本体等问题。这些问题恰好反应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与理解有所偏差,或并不真正明晰情境教学的创设意义。笔者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课堂实践对当今小
学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数据汇聚到云服务器中。由于数据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数据拥有者难以确保云服务器中数据的安全性。为了保障数据的机密性,一种传统的方法是将数据进行加密。由于密文数据丢失了原有数据的特征,云服务器难以从现有的密文中得到符合用户需求的检索结果。因此如何在密文数据中进行检索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结构化加密技术(Structured Encryption)能够在泄露部分信息的条
学位
音乐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集歌、舞、剧三大元素于一身,多姿多彩,包罗万象。作为音乐剧的一个分支,儿童音乐剧则一切为儿童服务,无论是其音乐、舞蹈还是剧情,都围绕着儿童的身心发展而设计。笔者认为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可让音乐课变得更多元化,有益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可用故事线串联单元素材,使单元素材更整体化。笔者运用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又结合儿童音乐剧的创作特点,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微型音乐剧
学位
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素质教育的目标及要求之一,更是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在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中,即兴歌唱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为学生积累“为我所用”的实践能力,指导其在生活中随心所欲地运用歌声自由抒发情感,同时也是“以用为本”、“立德树人”的具体表现。本文从一线音乐教师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梳理了目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开展即兴教学与歌唱教学中的问题,并以音乐实践为指导,在素质型
学位
目的:观察应用长效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噻托溴铵噻治疗后不同中医证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疗效,为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辨证施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我院招募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慢阻肺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肺气虚证(34例)、肺脾气虚证(35例)、肺肾气虚证(34例)、肺肾气阴两虚证(31例)、痰浊证(32例)以及血瘀证(30例)共6组。除常规治
学位
目的:基于朱建贵教授从心论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总结治疗失眠的常用方剂,评价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失眠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符合中西医诊断的失眠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为正常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职业及收入、婚姻状况等社会资料;饮食习惯、运动情况、手机等电子用品干扰、心理或
学位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用药规律研究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近十年来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用药规律,并挖掘核心处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纳入近十年(2010年1月-2020年10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文献,提取方药并构建标准化的中药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