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Fenton法预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浓度制药废水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色度深、可生化性差,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采用传统的生物法处理一般难以实现达标排放,往往需要通过预处理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并降低废水的有机负荷,从而使后续生物处理更为有效。本文根据哈尔滨制药总厂某车间排放的制药废水水质(COD为1470017600mg/L;BOD5/COD(B/C)为0.250.26),采用混凝-Fenton法对其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并研究每个处理单元的影响因素对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实验比较六种混凝剂对废水的处理效果,确定聚合硫酸铁(PFS)作为处理该种制药废水的混凝剂,并考察了PFS投加量、初始pH、搅拌时间、沉降时间等主要操作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混凝最佳工艺参数如下:PFS最优投加量为200mg/L,废水初始pH为4,快速搅拌(300r/min)时间为1min,慢速搅拌(50r/min)时间为12min,沉降时间为60min。在最优混凝工艺条件下,废水经过混凝处理后COD和SS去除率分别达到62.2%和88.2%,有机负荷大大降低,但B/C仅仅由0.25提高至0.28。为了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和进一步降低废水的有机负荷,同时考虑到混凝出水pH为3.54且含有Fe2+和Fe3+,因此选择Fenton法对以上经混凝处理后的出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实验比较了三种Fenton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各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依次为: Fe3+/Fe2+/H2O2/UV/C2O42-工艺>Fe3+/Fe2+/H2O2/UV工艺>Fe3+/Fe2+/H2O2工艺。但在实验研究的范围内,Fe3+/Fe2+/H2O2工艺较Fe3+/Fe2+/H2O2/UV/C2O42-工艺对COD的去除率低不到10%,而且Fe3+/Fe2+/H2O2工艺的实际应用性最强,成本较低,因此选用Fe3+/Fe2+/H2O2工艺对混凝出水进行进一步处理。通过实验得出Fe3+/Fe2+/H2O2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废水初始pH为3、初始Fe2+浓度为1200mg/L、H2O2(质量分数30%)投加量为1/2理论投加量(Qth),以空气为载气,反应3h,然后调节废水至77.5沉降出水,其中Fe2+和H2O2在反应开始1h内平均分三次投加。在该工艺条件下,COD去除率达69.2%,B/C提高至0.79,废水可生化性得到明显改善。实验还研究了在该工艺条件下连续流运行的处理效果,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小时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54.8%57.9%,B/C提高至0.7左右。这样采用混凝-Fe3+/Fe2+/H2O2工艺联合预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COD总去除率达到80%以上,B/C由0.25提高至0.7以上,有利于后续生物处理,因此为高浓度制药废水的预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其他文献
为全面准确理解终身教育思想,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稳健发展,对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进行系统研究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课题。本文的研究正是在上述的背景下
本文研究了激光两相流测量技术在发电厂煤粉锅炉一次风风粉两相流在线测量中应用,提出了在线测量装置的系统设计,发展了现场环境下防治探头堵塞和污染等现象的适应性技术。风
【目的】组织工程的发展依赖于生物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而这些新型的生物材料必须既能支持组织生长,又能刺激特异性细胞功能。内在的生物学特性可特异性激发理想的细胞反应(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矛盾是产生流动性风险的深层次的原因。如果银行过分追求盈利性,就必然会加大高息的长期资产的比重而放弃一些流动性较强的无息或低息资
篮球运动源于校园,兴于校园,篮球运动必须以校为本。CUBA的产生,让篮球运动在中国再次回归到了其发展和传播的地方。CUBA的连续举办传播了篮球文化,在数百万学子和教师中产生
阀控密封铅酸(VRLA)蓄电池在浮充过程中,浮充电流值可以评估蓄电池的健康状况。当电池容量已经充足时,则浮充电流越小,蓄电池组的健康状况越好。但是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浮充
近年来高压直流电源在高功率脉冲电源等许多高新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压电容作为高压直流电源中储能的主要设备,对其实现快速、高效的充电成为该技术中一项重要要求
伺服系统作为现代工业生产设备的重要驱动源之一,是工业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数控系统作为伺服电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对伺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蛋类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因而现代的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硝基呋喃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生素,因其价格较低且治疗效
本文利用南京站和江浦、六合、溧水、江宁、高淳等5个南京郊区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南京地区霾天气的气候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