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籽粒皂苷积累动态研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phe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豆皂苷是大豆籽粒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豆皂苷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能,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解析大豆籽粒发育过程和发芽过程中大豆皂苷积累机制,本研究以晋大53为材料利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温度发芽过程芽和子叶中大豆皂醇A、皂醇B和总皂醇含量;HPLC-ESI-MS/MS法测定了晋大53、晋遗30和武黑三个大豆材料籽粒发育过程中胚、子叶和荚皮中大豆皂苷各组成的含量;利用徒手切片法对晋大53和平南两个大豆材料根、茎大豆皂苷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发芽过程中芽和子叶中皂醇A、皂醇B和总皂醇呈现不同的积累机制。发芽过程中芽中皂醇A、皂醇B和总皂醇的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子叶中皂醇A、皂醇B和总皂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不同温度条件下,芽中皂醇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18℃>20℃>25℃>30℃,而子叶中,从大到小依次为 30℃>25℃>20℃>18℃。2、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胚重、子叶重、粒长、粒宽和荚皮干重呈现逐渐上升,最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并且胚的发育先于子叶发育。3、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胚、子叶和荚皮中总皂苷、A类皂苷、B类皂苷、DDM P类皂苷以及E类皂苷呈现不同的积累机制。胚中总皂苷、A类皂苷、B类皂苷DDMP类皂苷以及E类皂苷在籽粒发育过程中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胚中各类皂苷在开花后50天左右含量达到最高。子叶中总皂苷、A类皂苷、B类皂苷DDMP类皂苷以及E类皂苷在籽粒发育过程中含量变化幅度不明显,变化幅度为6.24 mg·g-1~22.19 mg·g-1趋势较为平稳。荚皮中总皂苷、A类皂苷、B类皂苷DDMP类皂苷以及E类皂苷在籽粒发育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晋大53、晋遗30和武黑三个品种的英皮中皂苷含量均低于胚和子叶中的皂苷含量。4、大豆根中皂苷主要分布于表皮、皮层厚角组织和初生韧皮部;大豆茎中皂苷主要分布在表皮、皮层厚角组织和初生韧皮部。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便携的储能设备,具有循环利用率高,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优点,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储能设备。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容量低的缺点,已经无法满足移动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电子产品市场需求。因此,开发具有高容量和长寿命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硒元素作为硫的同族元素,可以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近年来得到了部分研究者的关注。硒单质的理论比容量为675m A h g-1,而其理论体积
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特有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同源重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核心事件,它既促进了同源染色体间遗传物质的交换,又使得同源染色体间得以产生交叉结,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车辆私改和超限超载等问题,提高车辆管理和道路交通等部门的查验效率和智能管理水平,本论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智能化自动检测系统,实现了车辆
为了解决迫切的能源和环境问题,需要寻找一种清洁的可持续发展能源。在多种能源中,氢气是一种绿色有发展前景的能源。在众多制氢方式中,电解水产氢是目前最为成熟有效的一种
苗族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宝贵结晶,不仅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文明、建造技艺等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亦是当今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面对快速城镇化、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现实问题,苗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本文从村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出发,希望通过对黔东南苗族传统村落拟态性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于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村落的拟态性是村落对周边自然环境自适应、相拟合的过程。目
近年来,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制备得到的聚集体粒子在生物医药、化学催化和光电技术等领域显现出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成为了高分子学科研究的一个热点。自组装、纳米沉淀、电纺和
二茂铁作为燃速催化剂可以很好地改善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高氯酸铵(AP)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燃烧性能。目前商品化的烷基二茂铁类燃速催化剂由于分子量小,添加了它们的HTPB/AP
紫杉醇作为抗癌抗肿瘤药物,已受到各国研究者的广泛研究。紫杉醇的来源主要有从植物组织中分离提取、化学全合成和半合成。目前,市面销售的紫杉醇主要来源于红豆杉植物提取,
电响应水凝胶在外界电场作用下,自身物理、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其最大特点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为了制备具有高电响应性能的水凝胶,本文选择含大量羟基的可溶性淀粉为原料
本试验针对近年来连作和过量施肥导致延安烤烟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问题,设置饼肥、腐殖酸肥料和生物有机肥三个不同的土壤改良方案,以期恢复延安烟田土壤品质。布设大田试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