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MD和SVM的光伏孤岛识别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光伏发电产业迅猛发展,如何充分高效的运用太阳能是目前光伏发电发展主要研究问题,随着大量的电气设备并入系统中,引起电能质量的下降,并且电网意外扰动影响到孤岛检测装置,可能会将其误判为孤岛状态,光伏发电系统退出供电,极大地降低了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效率,对整个系统在安全稳定环境下的运行造成了不必要的干扰。本文针对如何有效的识别孤岛状态进行研究。首先,对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策略与孤岛检测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采用电网电压前馈补偿的电流跟踪控制策略实现光伏发电的单相并网,通过相应模型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进行并网逆变系统孤岛检测技术研究,为了克服目前孤岛检测方法中存在的缺点,进一步提出了电压前馈电流正反馈扰动孤岛检测方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其次,鉴于孤岛检测易受到电网扰动的干扰,提出了经验模态分解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进行孤岛与扰动状态识别的新方法。整个识别过程主要包括三部分:故障信号的获取、故障特征提取和状态识别。针对孤岛信号的非平稳性,提出一种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奇异值分解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Sector Machine,SVM)相结合的识别方法。EMD方法是基于信号的局部特征时间尺度,是自适应的信号处理方法,非常适合非线性和非平稳过程。采用EMD方法将孤岛信号分解成若干个内在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之和,并形成初始特征向量矩阵。对初始特征向量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从而得到孤岛信号的状态特征向量,SVM是目前解决小样本分类的最佳方法,以SVM作为分类器来区分孤岛和扰动的不同状态,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最后,通过理论研究和仿真结果验证本算法分类准确率高、稳定性好,能够准确区分孤岛和电网扰动两种不同运行状态。使得光伏发电系统不会将电网扰动误判为孤岛发生,避免了系统的不必要退出,从而提高了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
其他文献
聚乙烯(PE)作为一种在电力电缆绝缘中广泛应用的材料,通过向其中加入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PE的耐电性能,研制出有效的添加剂已经成为电介质工程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苯乙酮是一
混凝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材料。然而抗拉强度低、韧性差是其固有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纤维增强混凝土应运而生。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由于价格低廉、施工方便得到长足发展。已有研究表明:混凝土基体的强度越高、钢纤维的体积含量,纤维的长径比越大,纤维在基体中的分布越均匀,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其抗冲击、抗侵彻、抗爆炸和抗震塌能力越强。本文的三维编织钢纤维增强混凝土(3D braided steel
传统的确定性设计主要基于载荷的安全系数法,在设计中,假设结构处于最坏情况,引入通过多年试验总结出来的安全系数。这样的设计,无法直接考虑到设计参数的随机性,虽然能减少结构失
基于浮标站海浪历史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浪数值模式有效波高预报产品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订正统计模型.通过2017年7月1日-2018年10月10日期间业务试运行结果发现:订
本文对一种基于弱非线性周期结构的弹性波单向传输设备进行理论分析。该设备实现了弹性波正向传输时的可通过性,而反向传输时传播的被抑制性等功能。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利用了
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RLV)是当前航天领域发展的迫切需求,作为运载器的关键结构的超低温液体推进剂的贮箱在质量上和体积上在运载器中占极大的比例,制造轻质高强的贮箱对
The structures,energetics,and infrared (IR) spectra of the cationic monomethylamine-water clusters,[(CH3NH2)(H2O)n]+ (n=1-5),have been studied using quantum che
近年来,以多电平形式实现高压输出的多电平变频器成为中高压变频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在这期间产生了大量的多电平拓扑结构,比如最常使用的二极管钳位型,电容钳位型,H桥级联型结构等,但这几种类型各有自己的优缺点,还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在分析了现有的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将“多电平逆变电路基本单元”这一概念加以推广,给出了一种通用式多电平功率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这种拓扑结构电路是以由电容钳位的半桥式逆变电路为
本文针对微陀螺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及其时滞反馈控制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微陀螺系统的运动方程,并考虑微陀螺系统运动的实际情况对运动
Here we present the study on chemical properties of massive star forming clumps using N2H+(1-0),H13CO+(1-0),HCN(1-0) and HN13C(1-0) data from the literature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