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00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超低温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c8814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RLV)是当前航天领域发展的迫切需求,作为运载器的关键结构的超低温液体推进剂的贮箱在质量上和体积上在运载器中占极大的比例,制造轻质高强的贮箱对运载器发展有重大意义。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和良好的热学性能,是制备超低温贮箱的首选材料之一。而超低温贮箱需要同时承受超低温和机械载荷的作用,这就对制造材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需要对复合材料在超低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和损伤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低温液氧贮箱的实际工况,针对两种铺层方式(单向铺层、正交对称铺层)的T700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借助超低温实验装置,对其超低温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进行了充分的实验测试与理论分析。借助环境扫描电镜,动态观测经过液氧浸泡和超低温/常温热循环之后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损伤扩展规律并同步测试经过同样处理的试样的超低温弯曲性能变化规律,分析微观损伤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低温环境下,两种铺层方式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均下降,拉伸模量均上升,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大幅度的升高。经过液氧浸泡和超低温/常温热循环处理之后,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发生破坏,有微裂纹产生,单向复合材料产生的微裂纹随着浸泡时间和循环次数增加,脱粘数量增加,微裂纹逐渐扩展;而正交复合材料微裂纹大多贯穿单独铺层,且在较短时间和较少次数时即产生,随着浸泡时间和循环次数增加,微裂纹密度逐渐增加,外层裂纹密度增加大于内层。单向复合材料超低温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随着浸泡时间和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正交复合材料超低温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随着浸泡时间和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其他文献
桌面型的两足步行机器人不仅在教学、比赛和娱乐等方面应用广泛,并且也可以作为两足步行研究的平台。本文在“KONDO”两足步行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ARM7处理
重大人类活动在近几十年河口演变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经越来越重要,其对河口环境的影响和改造作用在某些时空范围内已经远远超过了河口自然演变的速度和强度。研究重大人类
可调电抗器作为一种常见的连续平滑调节容量的交流柔性输电设备,在调整电压、无功调节、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等各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但随着超高压电网,特别是特高压电网的快速发展,可调电抗器需要的性能指标也越来越严格。因此,研究体积小、容量大、噪声低、可靠性强的可调电抗器,对电力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传统调气隙式电抗器的动铁心重量大,使其响应速度慢且振动损耗较大;而一般磁楔式可调电抗器的可动部分实际调节行
本文针对翼型气动优化问题,就翼型参数化、流场求解器和遗传算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CST参数化技术构建翼型参数化模型,使参数寻优空间得到了有效地控制;遗传算法适应
砖石结构古建筑的整体顶升保护技术是砖石结构古建筑保护领域中的一种新技术。在这一技术中,若使结构依靠若干个支点的支承安全平稳地完成垂直运动,除需加强结构整体性外,更
聚乙烯(PE)作为一种在电力电缆绝缘中广泛应用的材料,通过向其中加入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PE的耐电性能,研制出有效的添加剂已经成为电介质工程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苯乙酮是一
混凝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材料。然而抗拉强度低、韧性差是其固有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纤维增强混凝土应运而生。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由于价格低廉、施工方便得到长足发展。已有研究表明:混凝土基体的强度越高、钢纤维的体积含量,纤维的长径比越大,纤维在基体中的分布越均匀,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其抗冲击、抗侵彻、抗爆炸和抗震塌能力越强。本文的三维编织钢纤维增强混凝土(3D braided steel
传统的确定性设计主要基于载荷的安全系数法,在设计中,假设结构处于最坏情况,引入通过多年试验总结出来的安全系数。这样的设计,无法直接考虑到设计参数的随机性,虽然能减少结构失
基于浮标站海浪历史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浪数值模式有效波高预报产品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订正统计模型.通过2017年7月1日-2018年10月10日期间业务试运行结果发现:订
本文对一种基于弱非线性周期结构的弹性波单向传输设备进行理论分析。该设备实现了弹性波正向传输时的可通过性,而反向传输时传播的被抑制性等功能。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