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概率部分未知的Markov跳变系统的鲁棒控制与滤波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hm9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arkov跳变系统作为一类特殊的混杂系统,可以描述因受到环境突变、工作点变化和系统内部故障等因素造成系统结构发生突变的动态系统。由于Markov跳变系统在控制理论、电路、经济、制造以及其它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关于Markov跳变系统的稳定、镇定、饱和、有限时间和滤波等问题的研究已取得大量的成果。然而,现有的文献分析大部分基于转移概率的信息完全已知的情况.在实际的物理系统中,由于各种测量条件的限制,转移概率往往是部分未知的(或者部分已知的)。在Markov跳变系统中,由于连续动态、离散动态和转移概率部分未知的并存和交互作用,使该系统的运行机理和动态行为非常复杂,大量的分析与综合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研究转移概率部分未知的Markov跳变系统的鲁棒控制与滤波问题。主要工作概括如下:第二章研究了转移概率部分未知的随机Markov跳变饱和系统与随机时滞Markov跳变饱和系统的鲁棒控制与抗饱和设计问题。基于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和自由权矩阵方法,假设输出反馈控制器给定的条件下,得到了闭环系统随机稳定和鲁棒随机稳定的充分条件。将抗饱和补偿器增益求解和吸引域最大化的问题转化为带有线性矩阵不等式约束的凸优化问题。第三章研究了带有转移概率部分未知与时变时滞的非线性随机Markov跳变系统与改进型随机Markov跳变系统的有限时间H∞控制问题。首先,基于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和自由权矩阵方法,给出了闭环系统有限时间有界和有限时间H∞有界的充分条件。然后,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有限时间H∞状态反馈控制器的求解方法。最后,将有限时间H∞状态反馈控制器的求解问题转化为带有线性矩阵不等式约束的可行性问题。在研究改进型随机时变时滞Markov跳变系统的有限时间H∞控制问题时,对有限时间稳定进行重新定义,构造新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释放了时变时滞导数小于1的限制条件,降低了保守性。第四章研究了转移概率部分未知的正Markov跳变系统与广义正Markov跳变系统的L1控制问题。与以往选取的二次Lyapunov-Krasovskii泛函不同,基于线性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和自由权向量方法,建立了系统随机稳定和L1有界的充分条件。对于给定的L1增益参数,将状态反馈控制器的求解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的可行性问题。在研究广义正Markov跳变系统的L1控制问题时,将广义正Markov跳变系统转变为等价的非广义正Markov跳变系统,便于问题的研究。第五章研究了带有转移概率部分未知与时滞的正Markov跳变系统的L1控制与有限时间L1控制问题。在线性Lyapunov-Krasovskii泛函中加入模态依赖的积分环节,建立了系统L1有界与有限时间L1有界的充分条件。对于给定的L1增益参数与有限时间L1增益参数,将状态反馈控制器的求解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的可行性问题。第六章研究了转移概率部分未知的正Markov跳变系统与时滞正Markov跳变系统的正L1滤波器设计问题。基于线性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和自由权向量方法,建立了正L1滤波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对于给定的L1增益参数,将正L1滤波器的求解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的可行性问题。最后对全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对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30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位进行分
以后车车速、前后车速差和车间距作为观察变量输入,驾驶人的驾驶状态作为隐含变量输出,利用隐马尔科夫模型提出了一种机动车驾驶人状态预测方法。首先筛选预测所需的观察状态
针对在矿山开采中炸药利用率不高和爆破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以辽宁省鞍山市某矿区岩种—花岗岩为例,利用ANSYS/LS-DYNA进行二维双孔爆破数值模拟,以炸药与岩石匹配为突破点,寻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干旱区绿洲土壤Cd、Pb单一与复合污染下,芹菜各部位对Cd、Pb的吸收累积与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Cd、Pb单一与Cd-Pb复合污染下,芹菜根部和茎叶部对重
孟子的义利观历来为人们所关注,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在深入研究《孟子》一书的基础上,认为孟子义利观的实质是先义后利,而不是义利对立。孟子的义利现具有积极意义,应批判地继
为明确盐害、干旱及盐旱复合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和水分吸收的影响,从而为盐害和干旱胁迫下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2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扬麦16和耐旱型洛旱7号)为材料,
在多组分条件下通过采用悬浮型光催化纳滤膜反应器进行目标污染底物 H 酸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及反应动力学研究,控制干扰污染物吐氏酸和变色酸浓度分别为5,10,20,25,40mg/L,控制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降低新型冠状病毒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一、基本要求(一)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为了改善中速磨煤机炭精密封环的密封效果,对ZGM133G型中速辊式磨煤机炭精密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试验性改造。尝试了一种新的轴向密封形式,并从结构特点、
<正>一、改变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工业革命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但是,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水污染